張松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課堂已經成為現實。借助網絡、手機、平板、電腦、多媒體等的幫助,學生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感受智慧課堂的魅力,通過創新的學習方式來對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實現高效課堂。本文基于對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和分析,并通過具體的案例探索初中化學智慧課堂的構建,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
關鍵詞:微課 初中化學 智慧課堂 構建
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微課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打破教學只能在課堂完成的局限性、擴展學生的眼界和思路,而且還是構建智慧課堂的重要資源。目前,在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還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微課與智慧課堂的概述
1.微課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四大特征:一是在形式上,微課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視頻為主要載體;二是在內容上,微課強調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點的講解,是各種學習資源的有機整合;三是在應用方式上,微課應用更加靈活方便,課上、課中、課下都有應用;四是在學習目標上,微課應用能夠促進多元化學習方式的發展,如個性化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
2.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是智慧教育應用于學科教學的實踐載體。有學者認為,智慧課堂的生成需要一個信息化的學習環境,而智慧教育的發生就是在這個環境下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智慧課堂追求學生的人格成長完善,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理想課堂。按照現代課程理念,智慧課堂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同時,智慧課堂需要一個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智慧型學習的數字化環境,智慧課堂應當將新的信息技術、新的教學媒體以及新的教育、教學資源納入教學中。
二、基于微課的初中化學智慧課堂構建
1.制定教學的新目標
智慧課堂的終極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智慧,而智慧的關鍵在于學生創新型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在制定的教學目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
2.構建教學的新模式
建構主義教學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前進。教師的工作就是有目的地設置問題、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積極創設教學所需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三、具體案例研究
例如:《中和反應》
1.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剛剛學習完酸和堿的一些性質,知道酸和堿是兩類不同的物質,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酸堿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會發生變化,懂得選擇適合的指示劑進行判斷兩者是否有反應。
2.教學目標
2.1初步學會借助指示劑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2.2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3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
3.教學方法
本節采用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4.教學過程
【假設情境】生活中如果不小心被蜜蜂蜇了,可以涂肥皂水來緩解疼痛;如果不小心被馬蜂蜇了,可以涂食醋來緩解疼痛。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任務1】2組酸與堿的反應
1.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2.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探究】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會產生白色沉淀;
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無明顯現象。
【發現問題】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酸堿反應,我們如何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猜想】如果酸和堿之間發生了反應,溶液的酸堿性就會發生變化。
【想想】如何來判斷溶液的酸堿性?
【回顧】
【實驗探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用膠頭滴管吸取稀鹽酸逐滴滴入溶液中,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當燒杯中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停止滴入鹽酸。取幾滴反應后的溶液于玻璃片上加熱,觀察現象。
【任務2】觀看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分析出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相結合成水的過程。由此分析出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自主小結】
1.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實質是:酸中的H+和堿中的OH-結合成水。
3.中和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4.對于反應無明顯現象的酸堿反應可借助無色酚酞來判斷。
5.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通過基于微課的初中化學智慧課堂的構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也可以讓教學質量更高。智慧教育從理念的普及到實際的操作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政府、學校、家長、企業都應該為教育這份神圣的事業傾注盡可能多的心血和熱情。
參考文獻
[1] 施春余.高中化學微課堂的構建摭談[J].中國教師2014(4):1-2.
[2]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等.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3] 潘凌云.信息技術智慧課堂的構建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5,(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