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和進步,人民已滿足物質的需求,進而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有所提高。所以在教育教學方面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并且制定了相關的發展規劃和綱要明確地提出我國教育的發展目標。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初中歷史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21-01
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育人要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為教育理念,明確發展方向和規劃,然而初中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教育環節,再加之青少年的身心不夠成熟,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相對比較片面,所以教學的質量對初中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此背景下,必須進一步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需求
在歷史教學教育當中,對于個人的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個人素質,主要是包含對歷史的理解、史料記載的實證、對時間的觀念和歷史價值觀分析五個方面。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這五個方面學習和探究,而每個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時空和時間觀念方面學生要加強對歷史事件的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和培養。在史料記載的實證方面,學生要根據歷史形成的原因和時間進行推算和學習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要有“歷史是由證據而來,理論從歷史中得出”的歷史學習觀念。在歷史解釋方面,學生要根據現有的歷史事件和史料記載來進行歷史意義的思考和學習,提高個人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看法。在歷史的價值觀方面,學生要有辨別歷史價值觀念的能力,從人文方面學習到歷史的正確價值觀,并且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對待社會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于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下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一)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在歷史課堂教學當中,改革歷史的教學方式是必要性的,因為在傳統的歷史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不同的歷史教學內容所包含著不同的核心價值觀,所以要使學生對歷史的核心素養提升,教師的積極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歷史教師要學會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實行新穎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作為主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思維模式。另外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在歷史課堂當中完善和改革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的質量,并且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分析能力和對史料的證實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并且通過多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充分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詫嵭薪巧缪莸男问?,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扮演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使學生加強對歷史學習的印象和對歷史實踐的深刻程度,教師還可以通過制定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歷史學習之前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清楚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難點和疑問,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制定教學方案,在傳統的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又不利于學生對歷史課文的掌握。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并且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并且利用多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同學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疑問,讓教師在課堂上解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獎勵或者表揚學生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教育事業的創新和社會主義的進步,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的核心素質當作培訓的重點,利用相對靈活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引導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歷史課堂學習的效率,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來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愛性。
參考文獻:
[1]崔爽.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4).
[2]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5).
作者簡介:
王敏(1973年1月-),女,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核心素養教育,大學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