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扭轉傳統純粹數學理論與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思維意識,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由于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進行差異化教學,通過引導與點撥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與思考,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實現分層教學,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冀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動性。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51-02
引言
個體學生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難以避免的。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個性發展也有所不同,智力與能力形成等諸多方面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正確看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的劃分教學層次,盡可能的幫助學生發揮最大的學習潛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
一、學生科學分層,夯實數學分層教學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是教學內容開展的重要依據,所以教師在備課階段必須要制定科學合理且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教學目標。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有較強的關聯性,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所以教師首先要將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然后制定差異化教學目標,有助于夯實數學分層教學基礎。這需要教師對班內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考察,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成績、個人能力進行科學合理分層,例如中間層次學生人數較多,但是此類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探討后,需要對學生進行二次分層。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應當制定多元化教學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班級整體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可以秉持組間同質組內一致的原則,一個小組內的學生由幾個高層次的學生與中低層次的學生組成,組內學生進行均勻搭配。然后在上課時,學生根據興趣小組的安排坐在一起,在回答問題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探討交流,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問題探討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使每組的學生能夠互相影響與啟發,從而開拓思路,進一步提高語言交往能力。
二、進行授課分層,落實數學分層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是教學中的重要基礎,在目標分層的前提下,應當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能夠體現教學差異的重要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教師應當著重突出優等生的學習優勢,為優等生提供深層次的教學任務,引導其進行思考與探究。而中等生則制定中間層次的學習任務,在上課時可以拋出問題讓其思考探討。然后根據問題再進行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根據提示進行思考。既能夠提高中等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困生而言,可以制定低層次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告訴學生相關知識點,必須打牢基礎知識,才能夠提高學習能力。
三、確保作業分層,拓展數學分層教學范疇
由于學生對于知識掌握能力不同,所以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應當有所差異。作業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檢測學生對當堂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通過布置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在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層作業布置時,應當設置為基礎題與拔高題、拓展題三個類型,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不同進行多元化設置。對于優等生而言,需要對拔高題與拓展題進行解答與思考,即便拓展題解答不出來,也必須進行思考和探究,并且記錄自己的想法,而中等生則要掌握基礎題和拔高題,學困生則需要打下夯實的基礎題知識,根據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探索,進而熟練掌握基礎題目。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能夠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規律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與幫助。通過科學的引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平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讀書文摘,2016(19).
[2]馬繼紅.因材施教健全教學方法——探究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5(12).
作者簡介:
范偉強(1964.5-),男,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人,大專學歷,一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