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雪彤 蘇淑華

【摘要】針對學生個性與能力發展的多樣性,依據“走班制”教學特點,構建“三環五步”教學模式。從實際出發,考量學生能力分層的情況下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結合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將全體學生分三層,每層分五步實施教學,合理調配,強化教學效果,為實施有效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三環五步? 走班制? 分層選題? 有效教學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改項目“基于SPOC的高校數學課程“‘三環七步教學模式研究”(JXJG-17-6-12)。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16-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新高考下“走班制”教學模式將逐步進入全國各類中學。“走班制”源于美國的中小學教育體制,培養出了大批素質較高人才。傳統定義上的“走班制”是指:以固定的行政班為基礎,在學科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師生協作認同,重新組成有層次區分的教學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1]高中數學以初中數學知識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時,因學生基礎能力不同,導致教學效果也相差甚遠。教學本就為全體學生服務,那么必然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合理分層開展教學活動,不僅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部分普通高中學校數學課程依舊延續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導致基礎好的學生進度慢、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的現象出現,阻礙了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有效發揮,新高考背景下,普通中學都將迎來新一輪轉型,其中轉型路徑選擇與教學實施策略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教育改革越來越推崇“學生為中心”,“關注個人”意識增強,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探尋適合差異共存的教育教學模式。走班制分層教學是以傳統班級教學為背景的教學探索,目的是把尊重差異作為教學的起點和導向,實施多樣教學,以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價值,滿足教育改革后的數學教育特點,從而構建高中教育新體系。“走班制”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基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能力偏向,自主選擇,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并使個性獲得極大發展。數學作為兩極分化嚴重的學科之一,在此教育背景下探索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教學模式是刻不容緩的。
一、“三環五步”教學模式構建
為進一步探索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有效性實施,針對能力水平和層次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等級的“五步”教學模式,探索基于“三環五步”基本教學模式和理論依據制定詳細的有效教學模式實施策略,將課前、課中、課后時間充分結合是主要目的。在“三環五步”教學模式的構建中,“三環”主要包括課前針對不同水平學生開展不同層次自主學習活動,設置合理自學目標;課中將所思所悟進行分享交流,能力較差者可小組學習互助;課后對每日所學進行小結反饋。“五步”主要通過“三環”來實現,不同“環”對應不同的“五步”,初步研究模式如圖所示。
1.依據能力水平分“三環”
每個學生的興趣點、對新知識接受程度、已有的知識基礎不同,在完成某章節的學習后難免出現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按照傳統能力分層方法或是按照章節測試成績進行分類,將所有學生分為三環,第一環能力較好者,第二環能力一般者,第三環能力較差者。分三環的目的不僅可以讓教師更直觀的了解學生水平,也可以給學生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分層不可太細亦不可太粗糙,因此三層可以算是較合理的,同時不同章節的學習需要重新分類,根據學生擅長類別和能力偏向進行實時調整換“環”,進行彌補弱項,升華強項的針對性技能訓練。
2.每環分“五步”
不同環節對應專屬的能力發展五個步驟。第一環學生,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個人學習目標,其次由教師布置自主探究任務,或學生自我發掘感興趣的探索內容,推薦初始單人探索模式,增強個人創新答疑能力,一段學習時間后可進行小組合作,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得出結論后進行交流分享,最后應用成果鞏固知識并做總結,在這一環,教師起到的作用最小,盡可能讓學生自學探究,長此以往將在學習能力上產生質的飛躍;第二環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后進行同等水平學生組隊學習,該環的學習隊伍人數控制在三人左右,學習期間教師參與點評點撥,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環中教師起輔助作用,教學目的是學生為中心開展啟發式教學,一旦有成果需要立即鞏固應用,并及時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并將效果反饋給小組負責教師;第三環學生,首先在教師指導下確立目標,其次由教師向學生講解知識點及重難點,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該環的學習小組人數控制在五人左右,可依據實際情況擴大學習小組成員人數,在學習新知基礎上合作學習,從典型案例出發,進行變式、舉一反三訓練,不斷鞏固所學,待一階段題量練習及題型拓展鞏固訓練完成后,由教師隨時進行模擬小考,調查學生習得知識的速度,并及時調整學習小組人數,教師在此環內起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吸收新知,鞏固舊知。
三環五步分層教學模式中的“三環”只是相對獨立的,在學習過程中,若有學生表現優異或接受程度很高,可適當在教學中進行調整換“環”,不可死板的規定學時。
二、“三環五步”教學模式價值
數學課程有效教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探索求知的積極性;第二可立足課堂,具有可操作性;第三以學生為中心,體現課改理念。將書本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走進課本是新高考“走班制”下數學課程有效教學的主要特點。
“三環五步”教學模式優勢在于,指導選課,精心選題,能夠有效的進行因材施教;科學分層,思慮周全,依“環”定“步”,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與公平競爭;合理調配,彌補不足。這種新型數學課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強化教學模式,還可為日后數學課程改革、義務教育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倪志剛.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05):37-38.
[2]趙曉利.高中數學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36-37.
作者簡介:
寧雪彤(1994-),女,漢族,安徽蚌埠人,東華理工大學2017級學科教學數學碩士研究生。
蘇淑華(1975-),女,漢族,江西南城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格上拓撲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