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學習方式由原有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多元化學習方式,圍繞具體的問題展開,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好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想解決這種疑惑的求知欲,因此,以問題驅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教學手段。
【關鍵詞】多元化學習? 問題情境? 問題驅動?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60-02
一、設計思路
通過實驗探究、問題討論、分析比較等形式,并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生成新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持續探究的學習及發現并解決問題的習慣。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出發,緊緊圍繞電解飽和食鹽水與電解氯化銅溶液設計問題,從電解NaCl溶液——氯化銅溶液——NaCl和CuCl2混合液——調換電解飽和食鹽水的Fe、C電極,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從本質上認識電解原理。由于理論的學習較為抽象,適時結合實驗及多媒體動畫加以輔助教學,有助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電化學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基本理論之一,既涉及理論知識,又與元素化合物知識密切相關。電解原理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離子反應、原電池原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電化學知識的深化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可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中有舊知識作基礎,緩解學習困難,體現知識梯度的合理性。
學生已經知道一些重要的電解反應,如電解H2O、NaCl溶液等,但對電解反應還只有宏觀、感性的認識,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從微觀層面進一步認識電解反應,為選修4《電解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打下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高一學生有一定觀察、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歸納和演繹的思維能力,但上述思維能力、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不夠完備。
三、教學基本流程
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鏈構建學科體系:
【教學片斷一 構成電解池的條件】
設問: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知道了化學能可以轉化成電能,那么電能能轉化成化學能嗎?必修一中學過的電解飽和食鹽水就能實現這種變化。今天我們要深入解析電能如何轉化為化學能。
板書:(一)電解原理
1.定義:在直流電作用下,在兩極分別發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
問題:請你模仿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設計一個裝置電解氯化銅溶液。
2.裝置:
教師:由于鐵與氯化銅溶液會發生反應,用石墨代替鐵棒
演示實驗:電解氯化銅溶液(陽極:產生氯氣? ?陰極:析出紅色固體Cu)
教師:通過電解,產生了新物質。從能量變化的角度來看,這里實現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投影:電解池: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問題探究1:構成電解池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外接直流電源、陰陽兩極、電解質溶液、形成閉合回路
追問:它和原電池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
學生:有外接直流電源、電極的名稱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電解氯化銅溶液和NaCl溶液的電解裝置,得出構成電解池的條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為理論的提升做準備。
【教學片斷二? 電解原理的探究】
問題探究2:為什么銅在陰極產生,氯氣在陽極產生?而不是相反?
點撥:1.氯化銅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Cu2+、H+、Cl-、OH-)
2.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離子會定向遷移,分別向哪極移動?(電源負極電子流出到陰極,陽離子向陰極遷移,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陰離子向陽極移動,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3.電極反應:陽極——失去電子——氧化反應
陰極——得到電子——還原反應
練習:寫出電解CuCl2溶液的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
陽極: 2Cl--2e-=Cl2↑? 陰極: Cu2++2e-=Cu
CuCl2電解Cu+Cl2↑
設計意圖:透過現象看本質,感受現象升華成理論的過程,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問題探究3:試分析電解NaCl溶液的陰陽極反應?
學生:H+向陰極遷移,在陰極得到電子析出H2;Cl-向陽極遷移,在陽極失去電子產生Cl2。
練習:寫出電解NaCl溶液的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
陽極: 2Cl--2e-=Cl2↑? 陰極: 2H++2e-=H2↑
總反應式:2NaCl+2H2O電解2NaOH+H2↑+Cl2 ↑
教師:電解飽和食鹽水是氯堿工業的基礎,這是電解原理的一個重要應用
板書:(二)應用:
1.氯堿工業
設計意圖:電解飽和食鹽水是高中階段學習過的第一個重要的電解反應,必修一中只要求學生識記陰陽極產物,通過前面電解CuCl2溶液原理的分析,學生能夠分析出兩極的電極反應,進一步加深對電解原理的理解。
問題探究4:電解NaCl+CuCl2混合液,陰陽極產物分別是什么?
學生1:陽極產生氯氣,陰極析出銅。
追問:為什么你判斷陰極析出銅,不產生氫氣?
學生1:電解氯化銅溶液時,溶液中也有氫離子,但實驗結果是析出銅,沒有產生氫氣。
點評:很好,這位同學用了“類比”的方法判斷陰極析出銅,而不是氫氣。
追問:本質是什么?
學生1: Cu2+比H+更容易得電子。得電子體現什么性?(氧化性)
投影:氧化性:Cu2+>H+
學生2:我覺得陰極先析出銅,后析出氫氣。因為混合液的濃度沒說,當銅離子完全析出后,氫離子就會得到電子,產生氫氣。
點評:說得有道理,這位同學的思維很嚴密!
問題探究5:電解NaCl溶液有可能析出金屬Na嗎?如何制備得到金屬Na?
學生:不可能,因為Na+的氧化性比氫離子小。
投影:氧化性:Cu2+>H+>Na+
學生:無水環境,電解熔融NaCl制備Na。
教師:構成電解池的電解液不一定是電解質溶液,也可以是熔融電解質。
練習:請寫出電解熔融NaCl的電極反應及總反應式。
陽極: 2Cl--2e-= Cl2↑? ? 陰極: 2Na++2e-=2Na
2NaCl電解Na+Cl2↑
教師:利用電解的原理可以冶煉Na、Mg、Al等活潑金屬。
2.冶煉活潑金屬
教師:溶液中陰離子有氯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為什么陽極是氯離子放電?
投影:還原性:Cl->OH-
Flash動畫:感受電解的過程。
(溶液中Cl-、OH-、Cu2+、H+自由移動,接通電源,陽離子往陰極移動,銅離子在競爭中獲勝,得到了從電源負極流出的電子;陰離子往陽極移動,氯離子在與氫氧根離子的競爭中獲勝,失去電子,產生氯氣)
設計意圖:通過對NaCl與CuCl2混合溶液分析,將已學知識與新知識進行聯系、對比,引發學生思考,問題層層遞進,從現象到本質,鞏固對電解原理的認識,通過Flash動畫的呈現,更形象地呈現電解反應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電解原理的理解。
問題探究6:鐵棒與碳棒互換會影響氯堿工業的生產嗎?
學生:會影響,(從陰陽極反應類型的角度去看)鐵作陽極會失去電子。
投影:還原性:金屬(Pt、Au除外)>Cl->OH-
設計意圖:以氯堿工業為載體,探究電極對電極反應的影響,為電鍍的學習作鋪墊。
【教學片斷三? 電解原理的應用】
問題探究7:根據電解原理設計實驗裝置,使鐵的質量不減少,又在鐵表面析出銅。
學生1:銅為陽極、鐵作陰極、氯化銅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學生2:石墨為陽極、鐵作陰極、氯化銅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教師: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學生:第一種。第二種方法中,銅離子濃度不斷下降(鍍層速度改變,鍍得不牢固)。
投影:電鍍:以鍍層金屬為陽極、鍍件為陰極、含鍍層金屬離子的鹽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到白鐵皮(鍍鋅鐵皮)它有不易生銹和耐腐蝕的優點??捎糜谥谱魑菝?、卷管和各種容器。
問題:鐵不能置換出鋅,有什么方法在鐵表面鍍上鋅?(電解的原理)
實驗展示:鐵片上鍍鋅
3.電鍍
閱讀:P45 拓展視野? 銅的電解精煉
學生:粗銅為陽極? 純銅為陰極? 硫酸銅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4.電解精煉銅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通過電鍍實驗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實用價值,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史話:戴維是化學史上發現新元素最多的人,你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嗎?(電解)。1799年伏打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打電池,一年后戴維采用伏打電池電解水獲得成功,經過不斷探究,他通過電解的方法制得了Na 鎂? 鈣 硼 硅等八種元素,開啟了人類發現元素的新時代。
設計意圖:通過化學史的教育,感受電解的學科價值及社會價值。
投影:電解池與原電池的比較
四、板書設計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一)電解原理
1.定義:在直流電作用下,在兩極分別發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
2.裝置:
3.電極反應:陽極——失去電子——氧化反應
陰極——得到電子——還原反應
(二)應用
作者簡介:
吳招壇(1987.6-),男,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研究方向:課堂教學、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