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中職數學課堂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低效或無效情況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是每個數學教師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對此,圍繞如何提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實效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實效;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2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15
(一)中職教材質量不高
2009年,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頒布施行以來,中職數學教材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問題同樣突出,主要體現在:一是教材定位不準確。高中教材為學生深造做準備,注重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中職教材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準備,應側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遺憾的是,中職教材大多忽視了這一問題。二是教材內容太繁雜。中職數學教材大多脫胎于高中教材,內容過于繁瑣復雜,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三是與專業聯系不緊密。教材中能夠結合學生專業的案例不多,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
(二)學生學習動機不強
中職學生學習數學動機不強,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重技能輕文化”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家長過分追求實用性,對學生文化課成績沒有要求,這使得學生數學學習沒有壓力,也就無動機可言。二是受數學學科特點影響。抽象性幾乎伴隨著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學好數學需要耐性和堅持,而中職生基礎較差,缺乏探索精神,學習積極性不高。三是受不當學習方法和習慣影響。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被動接受多,探索性思考少。到了中職階段,多數學生課前不預習,課中不聽講,課后不鞏固,迷信題海戰術,結果事倍功半。
(三)教學方法相對陳舊
由于中職數學課時緊張,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普遍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加上數學抽象性強,內容相對枯燥,教師講的難受,學生學的痛苦,教學質量不高。此外,由于沒有升學壓力,教師在教學手段創新上動力不足,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副三角板、一副圓規仍是多數教師全部教學工具,很少使用多媒體課件或者根本不使用的大有人在,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利于提升教學實效。
(一)不斷優化課程內容,提升實效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數學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相關表述明確了數學課程定位,也為優化教材內容指明了方向。一是力求“淺顯易懂”。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繁瑣推導省略化、把陌生背景生活化、把通用知識專業化。二是豐富案例,增強趣味性。適當增加數學史、數學家故事等內容,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感知數學的魅力。三是加強與專業聯系。中職學校的很多專業課學習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鋪墊,像三角函數、向量、復數等內容,是很多專業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知識。因此,教材中應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案例、習題,提升實用性。
(二)積極嘗試分層教學,提升實效
陶行知說過:“培育人才如同種花一樣,只有了解花的特點,才能合理的澆水、施肥,這就是‘因材施教”。中職生數學素養和能力水平差異大,在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提升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后進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識,會解雙基題即可;中等生理解掌握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具備一定的能力,會解中等題;優等生則鍛煉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系統化、綜合化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采取分層教學,既可以幫助后進生重拾自信,也可以讓中等生有所提高,還可以調動優等生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實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提高中職生對數學的興趣呢?首先,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職生有思想,有自己觀察問題的方式,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有意識的創造各種情景,讓學生表現自我,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通過評價激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多用鼓勵性語言,對學生在課堂的表現進行點評,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愉快、輕松,樹立信心。最后,通過學法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數學不是靠教師教會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靠學生自己學會的。因此,教師應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不斷取得成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實效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抽象性太強,且枯燥乏味。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效果不理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采取“問題導學”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學習,利用“任務驅動法”強化學生課后訓練和鞏固。此外,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教學,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當然,教無定法,為提升教學實效,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校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積極探索和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孔祥富.中職數學課程改革的動因分析及思考[J].職教通訊,2008, 23(3).
[2]張貴夕.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校園(閱讀),2016(11).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龔萍(1980.2— ),女,漢族,安徽霍邱人,講師,研究方向:中職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