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世界各國普遍采取的一種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教學理論和策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更加有效,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67
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合作意識、個體發展、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做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合作流于形式,互動形式單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雖然大多教師愿意接受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仍停留在傳統的“小組議論”上。比如,道德與法治課上,從課本中找一個探究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由一名學生回答即可。形式單一不說,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究其原因是教師對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不了解,沒有意識到小組合作是一種復合互動過程。
(二)教師的定位不準,調控課堂能力不足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些教師教學中為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前事先安排內容,課堂分組交流和展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學生提問還是回答,教師都只是袖手旁觀,不能給出任何解釋說明與點撥,這樣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導”的角色根本沒有,就是一個“旁觀者”,更不用談提高課堂效果了。
(三)評價標準不合理,機制不完善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時常看到教師對小組的評價要么是針對整個小組,要么是只對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而不是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在評價機制上,仍然是教師的口頭評價為主,沒有建立起多維的評價機制,不能通過評價實現對小作合作學習的指導。
(四)組員分工不明確,參與度參差不齊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的組員自己做自己的;有的組員一聲不吭。造成上述情況最大的原因就是組員分工不明確,缺乏人際溝通的技巧。這也造成一些思維較快的學生總是搶著發表自己的一些觀點,導致一些思維較慢的學生沒有發言的機會。
(一)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發揮引導作用
作為道德和法治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以真誠的關懷和細心的照顧,讓自己與學生都能快樂地合作學習。另外,學生的合作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只有走到學生中間,才能了解學生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合作的情況,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二)優化分組,明確職責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分組得當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按照“小組間的同質性、小組內的異質性”原則,根據學生的性別、個性、興趣,對學習成績和能力狀況進行了優化,并將其合并為多個合作學習組。
(三)創設恰當的合作學習情境
創設新穎且有趣的合作情境是教師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手段之一。我們在備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
(四)提供充裕學習時間和空間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課上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合作討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必須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小組交流的時間。因為小組缺乏交流,或者交流時間不夠,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完善評價體系,注重科學合理性
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是開展小組合作的重要環節。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采用小組集體評價和組員個體評價相結合,側重于集體評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活動題、反思題和討論題,需要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就需要一個小組總結自己的觀點并解釋自己的看法。如果整個小組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共同將答案展示出來,且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該小組會得到2分;如果有的小組成員不能全員參與,即使回答問題無誤也會扣掉一分,只得一分;如果一個小組接近一半學生都不參與,且有的學生談論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將不會得分,而且還面臨被扣分。所有結果都會寫在黑板左下角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評價欄”里面,并在當節課快結束時進行總結公布,同時,此分數也將記錄在班級量化考核表中。其次,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對過程的評價。我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情況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自我比較,從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善于總結,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在課堂學習中的作用,促進教學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方群.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7(Z1).
[2]崔憲青.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落實小組合作學習[J].名師在線,2018(30).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滿小靜(1983.7— ),女,漢族,河北遷安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中學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