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學科,不僅承擔著傳輸數學知識的職責,也扮演著開發學生創造力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角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營造創新氛圍有利于鼓勵創新,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對此,圍繞如何營造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創新氛圍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6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59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嘗試創新,勇于改革,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深入認識,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的潛在興趣。
(一)創建平等親和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羅斯杰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過程中要有一定創造性的前提——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通過不斷啟發和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表揚學生,真誠微笑面對學生,感化學生。當學生消除了緊張戒備的心理,思維活躍了,他們才可能真正獲得創造力。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寬容錯誤;對于學生困惑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發問;鼓勵學生爭論,激發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創新創造了條件,而且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有趣課堂的建立,靠的是師生共同的努力付出,只有師生關系平等融洽,才能真正創建出理想的課堂。
(二)激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上好一節數學課,教師需要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渴望和好奇。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條件。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即便對于錯誤的想法,教師也要肯定其勤于思考勤于動腦的精神,這樣就能有效地鼓勵創新。我在教學生“三角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三角形的定義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而不是由三個角組成的圖形呢”這一問題。我并非立刻做出回答,而是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讓大家一起討論。在教小學生數學時,我們不急于把問題的答案給學生,而是要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某個問題本身。在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后,學生終于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清楚地掌握了三角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照本宣科勢必會毀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創造力的開發。以提問為例,教師的提問是促使學生進行思考的直接手段,人的思考都是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的。教師根據所教內容的實際情況,可以大膽地設計一些問題,尤其是結合生活實際的問題。比如,在教“去奶奶家”這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描述他們去奶奶家所經過的地方,怎么走更加便捷。一個學生在講述時,其他學生都在認真地聽,同時思考自己去奶奶家的路線。又如,在教“加、減法簡便算法”113+59時,我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也不讓學生參考教材,而是給學生一些時間去思考、討論、嘗試,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最簡便。學生討論得津津有味,并得出多種解法:100+59+13;110+59+3;113+50+9;113+60-1;112+1+59;120+59-7等。通過比較,最終得出113+60-1這種方法最簡便,也正是教材上的方法。
愛迪生曾說:“我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深思熟慮嚴格實驗的結果。”教學中教師要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量一量、想一想、說一說,給學生盡可能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加大操作的力度,使操作成為創新的源泉,充分發揮動手的作用。我在教“求平均數”這節課時,就采取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要學生拿4個一樣大小的杯子,里面盛水量不同,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使四個杯子的水同樣多。學生積極地動手實踐,有的用尺量,有的做記錄,合作非常默契。最后通過討論得到了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求出水的平均高度之后再倒水,也進而引出了教學內容“求平均數”。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越來越表現出良好的個性品質與修養,他們積極進取,朝氣蓬勃,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創新氛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創造出來的,創新教育在課堂中的貫徹還需要教師和學生更多的探索和努力,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需要我們給予學生廣闊的思考空間,讓他們盡情地施展想象,提升思維能力,提高認識能力,豐富數學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文森.小學數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肖川.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焦占福(1960.7— ),男,回族,甘肅天水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