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消費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依托互聯網技術,發揮高效、快捷的資金融通優勢,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發展的多樣化。但由于其發展速度飛快,出臺時間較短,行業市場體系和相關法律制度仍不完善,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風險和隱患。本文將結合以上內容,探索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風險隱患和防范對策,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發展;風險防范
引言: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購物和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方式,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也成為當前最受重視的問題之一。互聯網消費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基礎上,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張新興金融,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之上,基于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和新業務,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銷售、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但是,由于發展步伐較快,互聯網消費金融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隱患,如信用風險、信息安全等,急需研究得力措施加以防范,推動互聯網消費金融安全、穩健發展。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和作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多方面體現出“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優勢,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
(1)有國家的政策支撐
近年來,國家開放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及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成為推動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優勢。這也是體現消費金融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為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提供了源動力。
(2)有強大的技術支持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就在于,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強大優勢,實現“高效、快捷、便利、安全”幾大特征,打造了“互聯網+實體”的運行模式。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各類消費平臺能夠高效、快捷地實現資金融通,及時滿足用戶的消費資金需求。同時,隨著云計算功能的不斷升級,大數據挖掘技術的不斷更新,可以實現對消費市場和客戶進行精準分析,從而增強識別客戶信用等級的能力,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3)有足夠的市場需求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與上一代的保守消費觀念截然不同,他們對新型金融業務接受的能力較強,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人們逐漸改變了支付方式和消費理念,消費者超前消費的訴求不斷加大,信用消費的需求不斷上升,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帶來了更多機遇。
2.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作用
(1)促進電商平臺發展
電商平臺與資金交易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依靠自身平臺向客戶提供在線服務,并依托互聯網消費金融獲取資金交易渠道,如電商推出的分期購物平臺,允許客戶綁定銀行信用卡,并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分期,客戶由此獲得資金安全保障,有利于電商平臺提高客戶的粘性,提升其服務質量。
(2)加速金融機構轉型
近年來,由于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機構的獲利能力逐步下降,加上電商平臺相繼進入消費金融市場,使傳統金融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金融業內部競爭也日漸激烈。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加劇了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傳統金融機構若想在新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必須加速自身轉型,不斷順應市場形勢,在消費金融產品上不斷創新,開辟新的業務渠道,改變單一的資產負債結構,實現金融機構的轉型發展。
(3)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也能夠刺激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隨著互聯網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實體經濟面臨的不僅僅是行業競爭壓力,更是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謀求發展,必須研究出實體經濟特有的發展方向和政策策略,不斷優化經濟結構,采取多種手段吸引公眾消費,帶動社會整體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推動我國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均衡發展。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和風險隱患
互聯網消費金融雖然在短期內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剛剛起步,又是一種新興的金融行業,體系和制度不夠健全,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風險。
1.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
(1)缺乏健全的行業監管體系
由于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新興產品,發展速度較快,導致行業監管體系未能健全和完善,“裸貸”、虛假廣告、網絡高利貸、網絡金融詐騙等市場亂象時有發生,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的秩序,影響了金融機構信譽,阻礙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
(2)缺乏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
我國的個人征信體系仍在起步發展階段,盡管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采集到的用戶交易信息對用戶的信用情況進行合理評估,但仍存在覆蓋率不足、信息不完整等情況,居民在公安等機構建立的信息未得到有效共享,信用評估的完整性較難實現。
(3)缺乏得力的風險管控措施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階段,很多企業和機構為追求“量”的變化而忽略了“質”的意義,往往過分重視規模的擴張,在風險管控方面放松警惕,未能采用有效的管控措施,在用戶審查方面放寬審查和核查標準,致使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潛在風險不斷顯現。
2.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的風險隱患
(1)安全風險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飛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最大風險隱患就是信息安全。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數據都儲存在計算機內,又通過網絡平臺互傳信息,一旦產生電腦病毒,就可能使整個互聯網金融系統面臨癱瘓。因此,如何加強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病毒防控,防止造成各種信息的泄露和丟失,是當前應重點研究的方向。
(2)信用風險
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的開展是基于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的信用建立起來的,因此,信用風險也將給互聯網消費金融帶來極大隱患。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業務開展是在網絡上進行的,如果交易雙方的信息不透明,又缺少第三方監管機構的監督,將造成資金損失,一些不法分子也將利用這些漏洞進行虛假交易、虛假商品售賣等行為,給消費者帶來極大損失。
(3)法律風險
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依托互聯網技術、信息科技等新興領域的技術,這些行業都相對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難度很大,現行的大多是管理辦法或意見,缺少較為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基礎,在發生經濟糾紛時沒有有利依據來界定各方的權利和責任,容易出現買賣雙方之間的權責不明確等風險隱患。
三、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的發展趨勢和風險防范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和風險隱患,國家和金融機構應在認清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積極采取得利舉措,有效防范各類風險,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穩健發展。
1.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
(1)銀行業面臨轉型創新
為順應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方向,銀行業想要謀求發展,就必須加快轉型進程,創新管理和服務模式,不斷完善線上、線下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傳統服務和運行模式的變革,將銀行業務推向數字化發展隊伍,使銀行業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流行業。
(2)社交方式面臨互聯網化
隨著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和應用,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人們未來社交生活的重要平臺,移動金融也將成為人們消費需求中的重要手段,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信息化、互聯網化的金融服務,這是傳統金融服務所無法企及的,互聯網金融社交化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
(3)互聯網企業面臨市場化
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滿足客戶消費貸款、購買商品等現代金融服務需求,包括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分期貸款等。此時,進入網絡消費金融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如京東等電商,將使互聯網消費金融迎來產業爆發期,電商的加入也使市場格局出現新變化,通過電商平臺產生的交易規模將成為市場主體。
2.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監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
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健全的法律法規能夠為金融行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也有助于厘清參與互聯網金融消費的各方權責,切實保障各方利益。一方面要加強行業監管,將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列為重要監管對象,明確監管機構,賦予監管職責,建立行業標準,規范行業行為,嚴防止虛假廣告、非法集資等互聯網消費金融亂象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加強立法立規,加大法律約束效力,根據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對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全面規范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行為管理。
(2)完善征信體系,加強安全管理
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建立尚在初始階段,部分信息不夠完整,導致信息的核查不夠準確。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能夠為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提供準確、全面的用戶信息,有效發現和規避風險,降低風險控制成本。因此,要積極與公安、民政、稅務等部門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利用大數據和網絡共享平臺,不斷完善個人征信體系的數據庫。同時,要加大對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加強對計算機和網絡的信息管理,加大對科技人員的培訓力度,確保數據和信息安全。
(3)加強安全教育,倡導理性消費
之所以出現金融市場亂象,主要與投資者和消費者的觀念有關,因此,要針對不同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主動提醒風險的存在,并定期開展互聯網金融知識普及活動,使廣大投資者和消費者都能建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理念和意識。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要引導公民進行理性消費,避免盲目投資,提醒消費者不要過分受廣告媒體宣傳的影響,拒絕奢侈消費的生活理念,倡導正確的消費觀。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化已是當前社會經濟的必然趨勢,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消費金融也存在著一定的發展局限和風險隱患,加強防范和管理是當前社會和金融機構應當重點關注的課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通過完善監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完善征信體系、加強安全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倡導理性消費,做到提前預防和控制,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健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霍媛媛.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新趨勢:電商化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05).
[2]林莉芳.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9(02).
[3]李薇.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及風險防控[J].人民論壇,2019(05).
[4]張健.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與監管體系改革的路徑選擇[J].亞太經濟,2018(06)
作者簡介:吳洪珍(1975- ),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博士,研究方向:哲學、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