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 肖玲君
【摘 要】道德與情商培養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國家建設。而良好的情商則是大學生今后個人成就事業的重要助力。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道德;情商;思想政治教育
根據2018年教育部的相關數據統計,當前高校在校大學生人數達到3700萬左右,按照國家對在校大學生貧困程度的分析與要求,全國大學生納入貧困生庫的比率為30%左右,意味著全國在校貧困大學生的人數約為1100萬左右。龐大的貧困大學生群體,既是中國當前主要社會矛盾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偉大“中國夢”歷史進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高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專門的研究。貧困大學生群體是今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力量,我們對貧困大學生的幫助不應僅僅停留在經濟資助的層面,如何強大貧困大學生的內心,提升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道德與情商培養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國家建設。而良好的情商則是大學生今后個人成就事業的重要助力,有相關學者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更多的依賴于情商的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視野下的人文關懷,是關心大學生個體需要,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1]。
一、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況
高校貧困大學生群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貧困大學生的來源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來自于經濟發展落后地區或者貧困農村,這些學生的父母多數是在發達城市打工賺錢養家,他們從小和爺爺奶奶輩一起成長,很難和父母之間有太多的溝通機會,這一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物質上沒有太高的要求,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整,他們欠缺的是人際交往的能力,性格相對比較內向,不愿意嘗試溝通;二是由于家庭出現突發狀況的學生,比如父母生病或者其他意外災害的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這一部分貧困生往往背負著比較大的心理壓力,以他們的能力很難去解決家庭的困難,一般情況下心理會比較脆弱或敏感,他們需要老師和同學們更多地關心和幫助。
貧困大學生群體龐大,而其因為自身的一些特點,高校在對這個群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有必要進行具體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與成效。
二、道德與情商培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成敗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也在極大層度上提出了道德要求與聯系。一個具有崇高道德水平的大學生,能夠自覺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學習與工作當中,他們奮斗的過程與目標都會緊密貼合社會主義建設與偉大民族復興,而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大學生當他的才能越高的時候反而對社會發展的阻力越大,對其本人而言也更加容易誤入歧途,耽誤一生,從而成為社會的累贅。當前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充斥著功利主義,金錢至上,部分大學生的道德素養低下,心安理得的拿著父母的錢,卻沉迷與網絡游戲和戀愛當中,無心學業,對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提不起興趣,更有甚者沾染上賭博的惡習,甚至從各種“校園貸”上套取資金因無力償還使自己和家庭陷入絕境。當然,高校有更大部分的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他們自強自立,專心學習,熱心組織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以及志愿者組織,這一部分大學生無疑在大學期間為今后的成人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大學生情商水平決定了其今后事業發展的高度。普遍意義上情商包括了以下幾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自我認知能力,即對自身情感、情緒、性格、興趣、技能、心態等多個方面的自我了解,它是情商培養的基礎。每名大學生都應當做到準確的自我認知,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二是自我管理能力,即對自身情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控制能力。當面臨各種誘惑的時候,當自身缺乏動力的時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無數案例告訴我們只有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取得成功,它是情商培養的重點;三是自我調整與激勵能力,及在自身與環境需要個體為了某個目標而努力付出的時候能夠積極調動自身情緒克服困難去完成相應的任務。大學生通過高考的磨練之后普遍具備一定的自我調整和激勵能力,但是高考具備了強大的家庭整體意識以及學校和社會的壓力,當這種外界的壓力消失的時候,大學生要能夠為自己設立遠大的目標以及逐步實現目標的規劃能力,促使自身不斷地挑戰和提升;四是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即共情的能力。大學生在社會交往當中要學會與主流環境適應于協調,根據環境和交往對象的變化及時掌握對方的情緒意志,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這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基礎;五是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即在識別對方情緒的基礎上調整自身情緒而實現有效溝通。大學生屬于社會的一員,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尤其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今天的高度之后,團隊的作用將凸顯無疑,只有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才能夠組織或融入到團隊當中,同時實現自身的成長。
三、瞄準就業素質培養,建立貧困大學生道德與情商培育體系
1、選取優秀社團納入制度化管理之下,以社團活動為重要載體,把學生社團看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進行科學規劃,并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和綜合性發展的平臺,從而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迅速成長成才。
2、大學生道德與情商培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心理輔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素質拓展進行有機結合。結合的重點工作是科學開展職業心理測試與生涯心理訓練,通過開展智力測驗、職業興趣測驗、人格測驗、職業傾向能力測驗等方式,幫助和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自我;通過開展生涯心理訓練,開發大學生的潛能與創造力,包括自我經營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利用時間的能力、競爭合作、交往處世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以適應社會需要,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3、依托道德與情商培育,實踐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教師自始自終的角色都應該是一個指導者、促進者[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的全過程,指導的對象也應由畢業生擴大到全部學生;但是,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的側重點不同,要根據他們的不同學習任務和心理成熟度,有計劃、分層次并各有側重地進行指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對一年級大學生著重進行心理指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方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進而明確大學四年的學習任務,指導大學生選修各類課程(包括輔修另一專業的課程),不斷積累知識,豐富和完善自己。對二年級大學生,則著重進行職業興趣的培養、職業個性的策劃、職業價值觀的確定進行指導,從而幫助他們確立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對三年級大學生,則著重提供盡可能多的鍛煉機會,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職業領域,與自身的特長和能力相對照,培養和發展同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并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調適。對畢業班大學生,則針對擇業期間的問題,進行就業形勢、信息服務、政策咨詢、商談技巧、心理調適等方面的具體指導,引導學生主動走向社會尋找鍛煉機會,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企業、了解工作常識,在思想上、能力上為畢業走上職業崗位作充分準備。
4、將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素質拓展指導下的貧困大學生道德與情商培育工作嵌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將自我實現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總框架,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3]。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融入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規劃觀、擇業觀教育,并緊密結合當下的就業形勢,將用人單位的要求展現出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意識到,如果放松了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與改造,導致道德失范、方向迷失,就會影響就業和事業,甚至誤入歧途、悔恨一生。學生們因此自主參與與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大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講授效果也將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結論
高校貧困大學生要主動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完善自身素質;高校教育工作者更要積極開展以道德和情商教育為主線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組成。
【參考文獻】
[1]金文斌. 人文關懷視野下大學生健康社會心態的培育[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4(3):116-118.
[2]殷成潔. 論心理咨詢和高職德育互動機制的構建[J]. 教育與職業, 2013(18):60-61.
[3]于沂仟.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 高校輔導員, 2015(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