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鳴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中創新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職數學教育中應融入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數學創新教育。
【關鍵詞】中職數學;創新教育;創新思維
一、趣味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創新思維的驅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養成創新思維。數學的學習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游戲、競爭、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創新型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自主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間,讓學生眼、腦、手、口并用,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積極引導學生在過程中理解,在理解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能夠通過自身的體驗來獲取知識,認識事物,增加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化數學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學生的潛能,營造利于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和施展創新能力的教育氛圍,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逐漸的親近課堂,喜歡數學課堂。
二、問題導學
創新始于問題和質疑,學生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才能不斷的打破原來的認知結構,不斷進行創新,通過提出新的問題并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敢于提出發現,發現問題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可以根據現實生活,讓學生去發現問題,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感知數學的魅力。例如旅游購票、出租車計價體現的是“函數”問題,購房還貸體現的是“數列”問題,彩票中獎概率則體現的是“概率統計”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生活體驗,還要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在生活中不斷發現數學問題,并進行思考,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美感誘學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要注意美的滲透,數學和其他學科往往有很大的聯系,扎實的數學知識是學好其他科學的基礎。在中職數學課堂中,我們可以在“數列”的教學中一邊展示按斐波那契數列排序的花朵圖片,一邊播放美妙的音樂,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美,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往往生活中比較有特色的、美的建筑,都離不開立體幾何;天體運行軌道的圖片是和數學中的圓錐曲線相關;數列求和可以看到數學中的簡潔美和對稱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美的滲透,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的內在美、對稱美,使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從而使學生深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并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類比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教學手段的藝術性,不斷為學生創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不斷升華中職學生的創新情感。
四、文化立學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知識的講授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文化,特別是數學家的勵志故事,數學家之所以有一番成就,離不開他們對于真理,對于知識的無限渴望。追求進步,崇尚科學也是創新的根本動力,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動力、目標與價值導向。通過文化的傳承,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面越寬,涉獵的范圍越廣,對于知識的渴求程度越高,他們的創新思維也就更加活躍。
五、專業定學
中職學生的學習需要將知識和實踐進行結合,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需要將數學的學習同專業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密切聯系專業,強化應用水平??梢愿鶕W生的專業課將數學知識進行劃分。通過專業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從根本出發,真正交給學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和個性化創新發展服務,促進學生職業能力以及學科與專業“重組知識”的綜合能力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講,綜合能力的形成也就是創新的過程,學生需要將現有的知識進行重組,而這個知識重組的過程就是一種創新。
六、方法啟學
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在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很多的數學題都講求一題多解,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要善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學生在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的過程中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形成發散性思維,長時間的鍛煉可以使學生在其他事物的學習中也都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樣就使學生逐漸養成了創新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發現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做到,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堅持“做中學、做中教”,注重因材施教,要加強方法啟學,鼓勵學生善于獨立思索和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知識生成的過程,獲得認識事物及其變化的親身體驗,掌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不斷發現問題,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提高創新思維。
七、評價促學
傳統的教育經常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好壞,而創新型教育則要求教師能夠全面的評價學生,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和引導,往往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很大的進步,僅僅是以成績來判斷學生也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全面評價學生,盡量忽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對于學生的進步要進行恰當的表揚,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進步,體驗到成功。教師可以采用創新作業形式,即評價形式:例如設計“線性規劃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三角函數》章節作業,設計“抽樣調查實習”為《統計》章節作業,通過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應用實踐過程中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及創新意識。當發現學生有創新意識之后,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給予積極的評價,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深入學習和探索,挖掘中職學生的創新潛能,推進數學創新教育。
數學創新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工程之一。數學的學習可以說是創新教育的樂園,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作為中職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首先自身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不斷的增強創新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而教師則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也要注重創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創新氛圍,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每位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慕青.談如何加強中職數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7)
[2]孫興和.新形勢下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
[3]汪慧玲.創新教育下的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149
[4]王建玉.創新教育融入項目化課程教學探究[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