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伍
源縣十分重視老齡事業發展,城鄉社會養老保障機制逐步健全,惠老優待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實,老年福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較好保障,老年人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筆者認為,要促進富源縣老齡事業健康發展,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二是要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的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三是大力發展鄉村養老事業,加強農村養老服務;四是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富源縣? 老齡事業? 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6.1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71-02
1? 富源縣老齡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富源縣是云南省是人口大縣之一,2016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822109人,2017年末全縣60周歲以上老人86245人,占戶籍人口的10.6%。其中: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12389人,80~89周歲高齡老人11336人,90~99周歲高齡老人1032人,10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人21人。預計到2020年,全縣60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17萬人,將占全縣總人口的12%。未來10年,富源縣老年人口將快速增長,老年人問題會更加突出,富源縣是山區貧困縣,“未富先老”問題比先進發達地區更為突出。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加劇。近年來,富源縣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老齡事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鄉(鎮、街道)敬老院改擴建全面完成,敬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敬老院綜合服務功能得到提升。穩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工作,2016—2017年度共爭取實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5個,互助養老服務站建設項目3個。實施 “農村老年人幸福餐桌”示范點建設項目2個,爭取省級福彩公益金補助“百村建設”項目2個。目前,開辦的“農村老年人幸福餐桌”點運行良好,受到老年人的歡迎和社會的認可。富源縣老齡事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地方財力不足,老年事業發展資金保障捉襟見肘;二是城鄉文體設施不足,無法滿足老年人的休閑娛樂;三是城鄉養老院建設欠賬大,養老事業面臨嚴峻挑戰;四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農村老人的贍養矛盾加劇;五是養老事業隊伍建設問題突出,專業人員缺乏。
2? 進一步加強老齡事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國家應考慮貧困落后地區的實際,適當增加轉移支付額度,解決地方因財力不足欠繳養老保險金的問題,鼓勵個人多繳多得,對貧困人口個人繳費部分給予適當減免。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拓展重大疾病保險病種,鼓勵老年人適當購買符合自身實際的商業險,構建全方位的醫療保障網絡,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關注關愛農村老人的醫療問題,農村養老機構應配備專職醫療保健人員,為農村老人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不斷完善城鄉困難老人社會救助體系,促進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各項制度有效銜接、資源整合,讓每一個老年人不因災、因病而導致生活困難。“縣、鎮、村”要建立完善的困難老人信息網絡機制,及時掌握困難老人信息,民政、老年辦、財政等相關部門對困難老人信息定期會商,及時給予救濟。在鄉鎮(街道)或人口集中的村委會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窗口,全面構筑起困難老人臨時救助、急難救助“安全網”。對于城鎮“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老人,城鎮養老服務中心應集中無償供養,農村“五保”老人由鄉鎮(街道)敬老院無償供養,高齡老人的高齡津貼應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標準。
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按照科學謀劃、城鄉一體的要求,做到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相融合,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市場,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政府應加大對縣鄉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同時支持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發展民辦養老機構;不斷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根據老年人居住情況、生活習慣、需求狀況等,增加服務種類;村(社區)應結合實際,興辦老年人照料服務中心,購置老年流動服務車,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諸如送餐、保潔、醫療、護理、心理治療、送藥買藥等居家養老服務; 創新養老服務體制機制。逐步由政府主導轉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由單一轉向多樣,通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大力培育和引進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建立縣級社會化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結合智慧城市和智慧鄉村建設,建立養老服務網絡平臺,諸如需求受理、供給派單、上門服務等實現線上和線下聯動,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優化養老機構布局,兼顧城鄉,在以鄉(鎮、街道)政府所在地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公辦(民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上,逐步向村(社區)發展,再向有條件且較為集中的自然村延伸;結合鄉村產業振興,鼓勵社會力量到鄉村建設供養型、護理型、頤養型等養老機構,滿足養老多元化需求。
大力發展鄉村養老事業,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推進農村居家養老中心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縣城區主要以縣城總體規劃范圍內的城市社區為主,其他鄉(鎮、街道)原則上在每個鄉(鎮、街道)政府所在地社區優先建設,然后向其他村(社區)穩步推進,再向有條件且較為集中的自然村延伸。結合農村居家養老實際,借鑒農村幼兒園建設的經驗,為農村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早晚接送、就餐、就醫、娛樂休閑、教育等全方位服務。在運營上可以采取國家補一點,集體經濟出一點,老年人家庭交一點的辦法,解決無錢辦的問題;在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方面,除加強固定人員的培訓教育外,可以吸納志愿者服務、大學實習生等參與農村養老服務。有條件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滿足本村老年人需求的前提下,鼓勵支持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向社會開放,為其他城鄉老人提供服務,但要堅持公益性,提高社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集體興辦的企業、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的收益應提留一部分專門用于發展農村養老事業,建立多渠道、可持續的養老資金保障機制,政府財政性養老事業專項資金應更多投入農村養老事業,同時統籌老年、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資金,使農村養老事業發展在資金投入上更加有保障。
3? 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一是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結合農村普法教育,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納入普法宣傳重點內容。二是依托專為老年人服務的部門和組織,建立老年人公益訴訟制度,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設立縣級老年法律援助中心,在鄉鎮街道和社區,建立老年法律援助工作站,為老年人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從本土的律師、法官、檢察官中,招募一批熱心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志愿者隊伍,為老年人維權設提供幫助。司法部門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件要做到快受理,快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崇尚孝老愛親,弘揚尊老、養老、敬老和愛老的中華傳統美德。
參考文獻
[1] 沈葉波.NPO參與社區養老的現狀及對策研——以杭州市上城區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24-25.
[2] 成新平.對衡陽市農村居民養老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衡陽通訊,2018(2):36-38.
[3] 劉輝.社會養老服務創新發展的路徑與策略[J].理論導刊,2017(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