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小學語文課本中也包含豐富的古詩課文,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強調了古詩教學的重要性。如何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強古詩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深入理解古詩中的寫作手法和情感,增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和熱情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趣味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04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40
語文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學習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成熟,對古詩教學沒有足夠的興趣,影響了古詩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熱情,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古詩課堂上以考試內容為主進行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然以傳統的教學大綱為依據,秉承應試教育的理念,導致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死板沉悶,教師只是為學生介紹作者,讓學生朗讀和背誦,忽視了鑒賞教學,沒有帶領學生理解古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新課改對古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教師發揮引導的作用,調動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使學生主動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但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重要性,教學課堂依然比較落后、陳舊,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其次,近些年來,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年輕化,一方面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但另一方面,年輕的師資力量在古詩方面的文化素養還不夠,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關注到了固定的教學內容,沒有深入挖掘古詩的教育意義,導致教師沒有能力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內容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理解。
(一)利用良好的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課前導入對一節課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良好的課前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懸念導入的方式,讓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例如在教學《牧童》時,先為學生出示一段與古詩相關的視頻,創設出良好的情境,帶領學生感悟古詩中的情境。之后提問學生學過哪些具有童趣的古詩,請學生背誦,以此來鞏固學生之前學過的內容。再請學生說說自己童年的趣事,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帶領學生走進古代人的童年,體會古代人兒童時期生活的樂趣。良好的課前導入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學生之前的知識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主動學習古詩,體會到古詩教學的樂趣。
(二)通過趣味故事,引導學生了解古詩
小學生的年級尚小,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成熟,且愛玩好動,通過故事進行古詩教學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小兒垂釣》時,教師可以說:今天我為大家講個故事好不好?學生立馬來了精神。故事的內容可以是古詩的譯文加一些自由發揮,讓故事更加立體、有趣,如:從前啊,有一位小朋友蓬著頭發學大人在河邊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可是他太小了,整個人都埋在了草叢中,但他還是一動不動地盯著魚竿,等著魚上鉤,這時有位路人來找小朋友問路,他連忙擺了擺手,害怕路人的聲音驚動了魚兒,不敢和路人說話。之后再讓學生朗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通過講述趣味性強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的意思,感悟古詩的意境,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體驗中深入了解古詩表達的意義。
(三)傳授多樣化的朗誦方式,增加趣味性
通過朗讀故事,不僅能夠讓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而且古詩朗誦也體現出了人文精神,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多朗誦傳統文學,感受故事的旋律美、節奏美和語言美,體會到學習古詩的樂趣。朗誦古詩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例如在學習《游山西村》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做示范,充滿感情地朗誦,讀出詩人對山野風光和農村人情的熱愛,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朗誦,讀出故事的節奏,感受古詩的韻律。另外,在朗誦時還可以讓學生加入方言,使學生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感受古詩,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中感受到古詩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古詩課堂上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要利用良好的課前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利用趣味性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引導,開展多樣化的古詩朗誦,帶領學生畫出詩中的景色,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利.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學周刊,2019(8).
[2]殷麗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3]趙惠敏.小學語文趣味化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0).[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程培高(1961.5— ),男,漢族,甘肅合水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