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麗 吳樹 金萍

摘? 要: 實習實訓是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皖西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習基地為例,通過分析現有校企實習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探索校企實習基地建設新舉措,構建工程教育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形成“校企共贏”的長效合作機制,取得了明顯的建設成效。
關鍵詞: 新工科; 校企合作; 工程實踐能力; 實踐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19)06-95-03
Abstract: Practic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ed practice bas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aking the practice ba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West Anhu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and constructs an engineering education 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us forming a long-term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win-wi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achieves obvious construction results.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practice base
0 引言
近期教育部高教司發布了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文件,提出對于工科建設的新目標和新要求[1]。“新工科”概念提出以來,逐漸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2-4],明確提出了“新工科”建設和發展,研究制定關于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文件。
實習基地是工科院校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科研水平、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場所,也是教師開展科研、推廣現金科技成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和有效途徑[5]。
在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方面,“復旦共識”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校企聯合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與開發教程、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實習基地、合作培養培訓師資、合作開展研究、行業企業參與到教育教學各環節等[6]。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功能,對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工程應用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結合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辦學實踐,探討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建設。
1 現有校企合作現狀
皖西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堅持應用型大學發展道路,2009年獲批安徽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2014年入選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皖西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五個本科專業。近年來,我院依托不同的專業背景分別建立了不同級別的實習實踐基地,其中國家級實習基地1個,省級實習基地3個,校級實習基地8個。但是這些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模式大多是以高校為主體的合作模式,是為了審核評估或專業評估的需要,學校領導或教師利用各種關系,與周邊企業或相關企業簽訂的實習基地協議。這些實習基地存在一些普遍問題。
1.1 學校層面對實習基地建設不重視
學校層面“重掛牌,輕建設”只看實習基地數量的多少,對于實習基地的建設質量及水平很難保障,實際發揮作用的實習基地數量少之又少,而且,部分實習基地的企業屬于培訓機構,缺少生產流程中某一環節的知識技能或者工程中其中一個或幾個技術,對其他的工序實踐環節仍然知之甚少,達不到實習效果,只能對學生進形“訂單式教學”,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實習基地的實際發展。
1.2 企業熱情不高,實習基地流于形式
很多實習企業是礙于人情面子才接收實習生,企業由于自身的原因,對合作缺乏動力和熱情。學生到企業,由于對企業的業務流程不熟悉,企業還要派出專門的人員接待指導,可能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企業出于安全考慮,既擔心技術泄密,擔心實習生將實習企業的技術帶到其他工作單位,對企業造成損失,又擔心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出現安全問題,必須考慮責任風險。此外,這種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為企業帶來的收益甚微,企業出于經濟利益考慮,也會把接收實習生看作額外負擔。如此極易形成校企合作的狀態不佳。
1.3 校企深度合作不夠,效果欠佳
校企雙方對合作內涵和意義認識不到位,沒有建立起長效的機制和約束機制。對合作的具體內容如實踐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和實習基地的發展方向缺乏統一的認識,雙方在生產技術、實驗設備資源、工程經驗、科研成果等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院校與實習基地簽了協議后基本沒有按照培養計劃開展實際的實習活動,仍然采用“放羊式”,只要實習企業幫忙蓋個實習單位的證明公章即可。
2 校企實習基地建設探索
2.1 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建立長期、優質、穩定的實習基地,就必須尋求企業、學校、學生三方互為資源要素的供求關系,形成三方利益共同體,即三方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先進設備、良好的產地及先進技術為學校學生實習、教師培訓、“訂單”合作等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將企業緊缺的人才需求融入到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和修訂中,依托企業需求開發相關課程體系,使得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使得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企業要依托學校的專業人才、信息、資源等優勢,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自身活力;學校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實習基地提升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技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使得企業在參與實習基地建設過程中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要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如企業在前沿技術應用及把握市場需求方面有較強的優勢;而校方則在人才培養、科研理論方面具有較深入的研究。如果在兩者之間,共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形成“教學-科研-生產-就業”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應用體系。在合作企業的選擇上,要摒棄那些規模小、技術不成熟的企業,選擇規模較大、技術積累豐富,有人才培養意愿同時樂于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企業合作。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企業、高校、學生三方的互利共贏。
2.2 構建工程教育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學校定位和學科專業辦學特色構建了實踐教學平臺(如圖1),校企共同構建“專業認知和產業認知”,我院在大一開設專業導論課和認知實習,專業導論課分幾個專題分別聘請行業領域企業工程師和教學名師教授來講授,認知實習有實習老師帶學生進相關企業實際參觀學習。大二注重培養“實驗實踐能力”,實驗課程內容分為驗證性實驗項目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我院開設綜合性實驗比例達到98%,即每門實驗課都配套有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項目。大三注重培養“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每學期安排有1-2門項目綜合實訓,安排企業老師上課,將企業的真實項目案例帶到校園教學實踐;大四注重培養“工程綜合實踐與創新”的實踐教學架構,結合項目綜合實訓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多種環節的學習提高將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基礎實驗教學、專業實驗教學、開放式實驗平臺進行的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設計、課外創新活動、第二課堂、以及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平臺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為目標的能力提升,形成四年不斷線的學生實踐教學體系。
2.3 建立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如何保證校企合作的質量,使實習基地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亟需建立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首先可以從校企合作的各環節如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定崗實習等方面制定一整套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對以上各個環節嚴格管理與監控,切實保證校企合作的質量。其次要制定一整套相應的規范性制度保障。一是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搭建校企合作的網絡信息平臺,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各項優惠政策如經費補貼和各種免稅政策的細化。二是制定剛性的法律法規約束機制,進一步明確合作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切實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盡快完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法律法規體系。三是成立教育主管部門、行業或行業協會參與的評估機構并構建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雙方需嚴格的考核,明確實踐教學基地的運行和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把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職責交個行業組織,給予政策支持并強化服務監管。通過行業組織發布行業人才需求、推進校企合作、參與指導教育教學、開展質量評價等職責。
2.4 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
我校支持和鼓勵中青年骨干教師訪學、攻讀博士學位,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每年有計劃地選送3-4名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到相關企業交流學習鍛煉,提高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能力;其次,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全面實施穩定高層次人才政策措施,改善職稱和學歷結構,形成一支具有結構合理、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優秀工程師進入課堂,加入項目實習實訓,形成由校內教學名師為帶頭人,有企業項目背景的校內教師和校外企業實訓老師互為補充的,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理論基礎扎實、工程項目經驗豐富、教學目標明確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企業可以將部分項目交給高校來完成,彌補高校實際應用能力的不足,從而實現企業業績和學生實踐能力的雙提升,達到三方共贏。
3 建設成效
自2012年以來,電信學院堅持校企合作,堅持項目案例教學,堅持以工程教育為中心,堅持第二課堂拓展,使得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獲得了較大的提升。
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參加藍橋杯第四、第五、第六屆程序設計大賽共獲全國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安徽省一等獎八項,二等獎、三等獎多項;參加首屆安徽省大數據據競賽獲得省二等獎二項;參加第四屆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獲得省賽金獎二項,參加其他各類競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先后獲批多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校企雙方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運行機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建設、項目實訓、畢業實習管理等各環節進行嚴格管理與監控,切實保障校企合作的質量,積極探索合作共贏的實習基地建設新模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7〕6號.
[2] 焦以璇,李薇薇.新工科建設形成“北京指南”[N].中國教育報,2017-06-12.
[3] 張大良.新工科建設的六個問題導向[N].光明日報,2017-04-18.
[4] 劉曉艷,馬曌堃.聆聽“新工科”建設春雷[N].中國教育報,2017-04-17.
[5] 易洪雷,薛元等.基于校企合作聯盟模式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4.
[6] 崔慶玲,劉善球.中國新工科建設與發展建設綜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4.
收稿日期:2019-02-19
*基金項目:2017校級教研項目“皖西學院——北京普開數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wxxy2017124); 教育部2016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皖西學院—普開數據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建設”(201602020056); 2015省級特色專業項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特色專業”(2015tszy024)
作者簡介:徐華麗(1977-),女,安徽六安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軟件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