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而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解讀能力,為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圍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提出關于文本細讀的部分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人士提供啟發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文本細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13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25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應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識字能力等,從而促進學生德、智、美、體全方面發展?,F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與弊端,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解讀,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閱讀環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落后。對于學生閱讀教學僅局限于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方面,并未專門的為學生安排閱讀教學課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也只局限于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機械化地帶領學生誦讀文章或者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文章,然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解文章的重點、內涵,讓學生將文章優美的語句、重點的詞語做好筆記。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二)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訓練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涵,通過對文章的感受,形成自身獨特的見解。但現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閱讀語句、語調以及描寫手法的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訓練,在閱讀文章時一味地跟隨教師的思路與想法,并未形成自身獨有的思路,更不會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文章。
(一)先把握文本的整體,再進行局部細讀
一般情況下,每一篇優秀的文本中都有一個主題思想,文本中所有的段落、文字都是圍繞著主題思想而開展的,也就是說文本屬于一個整體知識體系。因此,在閱讀文本時,應先把握文本的整體,掌握文本的主題思想,從整體的角度出發,認真地分析與體會作者想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再細致地品味文章,探究文本的段落,才能夠保障文本閱讀的連貫性。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與理解文本的情感意識、寫作特點、思想內涵以及意義,更好的總結文本的綜合信息。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鳥的天堂》相關知識時,部分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閱讀重點段落,讓學生在閱讀描述大榕樹的內容時體會什么是“鳥的天堂”,雖然這樣能夠讓學生理解“鳥的天堂”的真正概念,但是不能夠讓學生全面地了解與感悟到大榕樹別樣的美。而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文本的思路,先從大榕樹為鳥兒們營造的環境著手,從安靜遞進拓展到安全,再從安全遞進拓展到安逸,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大榕樹“鳥的天堂”的整個發展過程,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文章的內涵,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大榕樹別樣的美。
(二)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古詩文,這些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與文化內涵,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師應充分地利用古詩文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律·長征》相關知識時,由于學生生活在繁榮安定的現代化社會,習慣了富足、安逸的生活,無法真正地體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這兩句的內涵,筆者首先為學生介紹了長征復雜的歷史背景,并且對四渡赤水、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勝利會師等主要歷史事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對文中“逶迤”“烏蒙”“磅礴”等字詞進行了深入的講解,讓學生更加深層次地理解詩意,深刻地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感染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與經驗,大膽地嘗試新穎的教學方式,根據現階段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文本細讀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龐鳳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J].求知導刊,2016(6).
[2]陳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鄭麗玲(1973.10— ),女,漢族,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