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卿 陳艷萍
摘 要: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影響著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少先隊輔導員需要重視輔導學生的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推動學校教育的高效進展。文章主要分析了當下我國學校少先隊在輔導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結合新時期的教育模式提升學校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效率。
關鍵詞:新時期;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16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55
緊跟和諧社會發展的步伐,城鄉建設逐步被社會關注,在素質教育中也逐漸重視學校少先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輔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接見中國少先隊代表時指出,當代社會需要加強對中國少先隊對留守兒童輔導工作的重視,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利用強化少先隊的管理工作,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教學質量的提高。
隨著新時期的影響,學校已經強化了對少先隊的輔導工作,可是效果不好,學校和輔導員沒有真正了解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的實際意義,所以少先隊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輔助工作注意不夠,沒有從本質上改進對少先隊的輔助工作模式,這就阻礙了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正常進展。一些農村地區受實際環境的影響,留守兒童的家庭原因促使留守兒童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少先隊與家長溝通不當,使少先隊在輔助留守兒童的工作中遇到很大挫折,不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一)農村少先隊輔導員水平相對較低
在實際農村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影響下,對于農村輔導員的聘用要求較低,一般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師代替,這就導致教師沒有專業輔導留守兒童的工作水平,而且身兼多職會使教師的精力不足以放在輔導工作上,這就非常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政府扶持和學校的資金不充足,不能給教師按時進行專業培訓,造成大部分輔導員不了解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輔導任務,不能有效地進行輔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進程。
(二)部分輔導員不夠重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輔導工作
在新課程改革的作用下,學校逐步重視少先隊對留守兒童的輔導工作,但由于大部分輔導員沒有太多的薪水,甚至沒有薪水,造成了教師不愿意從事輔導工作,即使接受了輔導工作也不夠重視。大部分教師都把教育的目光放在了學習成績上,忽視了留守兒童的教育輔導工作。如果學校不重視調整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策略,仍然以不關注不重視的態度教學,會阻礙學校的德育教學和綜合素養發展,還會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學校少先隊對留守兒童的輔導教育工作不能得到全面支持
即使在國家的響應下實施了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的政策,可是因為缺少資金的支持,輔導員工作量大薪資少,無人愿意擔任留守兒童的輔導教育工作。另外,少先隊的活動場地范圍狹小,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不會積極配合輔導工作,且因留守兒童的家長不在身邊,無法管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這就導致這些留守兒童的德育素質水平偏低,如果依然沿用以前的教學方式,就非常不利于少先隊對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影響少先隊組織的教育職能。
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學校需要強化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探索提升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效率的措施和提升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策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少隊活動,推動學生教育可持續發展。
(一)組建少先隊輔導員培訓課程,強化輔導員的工作水平
因為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的專業能力較低,不能順應新時代的學生發展需求,所以學校如果想要提升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水平,就需要結合政府部門設立少先隊輔導員培訓課程,以此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水平和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結合學校實際,組織少先隊輔導員活動
少先隊對留守兒童的輔導工作需要聯系實際生活,開展一些宣傳活動。第一輔導員可以帶領留守兒童采訪農村的老人,認真聽教師講以前的故事,學習老一輩人的生活學習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比如,利用母親節、父親節進行“感恩父母”的演講比賽,利用重陽節組織學生去城里的養老院進行志愿者活動,為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實踐支持。第二,利用農村的實際情況,組建農業種植實訓,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還能夠促使留守兒童學習種植技術和農業知識,為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基礎。在農忙時,輔導員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協助村里的孤寡老人種植,老人在空閑時也可以給留守兒童講解農業知識,協助輔導員進行輔導工作,在農村老鄉的幫助下,輔導員可以更好地開展留守兒童輔導工作。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輔導員需要依據學校的實際狀況,組建適合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的少先隊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的道德素質,并且利用互聯網等科學手段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發展做出奉獻。
參考文獻:
[1]寶音烏日圖.如何做好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工作[J].學園,2014(30).
[2]張寶根,周沙.關注留守兒童加強農村少先隊組織建設[J].大江周刊(論壇),2010(8).[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楊光卿(1979.2—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留守兒童教育。
陳艷萍(1980.9—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及德育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規劃課題《學校團隊組織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作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項目: 項目審批單位: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村學校團隊組織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編號:GS[2018]GH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