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呂艷波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提升康復科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康復科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案,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結果: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案后,研究組患者的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的康復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的康復總有效率為76%,對應兩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實施康復治療的患者來說,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進一步提升康復科護理效果,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心理干預;康復科護理效果;提升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在臨床治療科室當中,康復科比較特殊,康復科的主要工作職責為:其一,促進患者術后生活功能及社會功能的恢復;其二,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消除或緩解;其三,使并發癥得到有效降低,進而促進患者機體功能的改善,總結起來,康復科的終極目標是使患者的康復速度得到有效加快[1]。為了使康復護理效果更加明顯,舒適護理與心理干預的配合是關鍵。因此,為了探討分析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提升康復科護理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康復科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先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隨機選取了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康復科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所有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且同意參與研究。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最低年齡為23歲,最高年齡為82歲,平均年齡為(44.1±3.5)歲,疾病類型:20例為骨科康復、11例為癱瘓康復、13例為心肺康復、6例為老年康復患者;研究組男25例,女25例,最低年齡為21歲,最高年齡為85歲,平均年齡為(43.4±3.2)歲,疾病類型:22例為骨科康復、10例為癱瘓康復、14例為心肺康復、63例為老年康復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隨機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康復科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兩組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案,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對照組:認真記錄患者的基本情況,例行常規檢查,并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情況發生,以便及時處理[2]。研究組:為研究組的50例患者實施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舒適護理 康復科醫務人員在舒適護理的過程中應秉承以患者為本的概念,照顧患者。具體內容如下:(1)打造舒適的環境衛生:安排醫院的專門人員按時打掃病房衛生,定期開窗以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穩定空氣濕度和溫度在合適的水平,以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治療和護理環境。病房內可以種植適量花草,或者掛些積極向上的標語,改善室內環境。(2)體位舒適護理。對于臥床的患者,需應用體位墊,切忌疼痛部位受到壓迫;為了是患者發生褥瘡的情況得到有效避免,需定時進行翻身;在臥床的條件下,需控制室內溫度在30℃左右;保證患者暴露部位能夠保暖;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協助患者適當地改變體位,并指導患者注意休息[3]。(3)癥狀舒適護理。癥狀舒適護理要依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不同處理,若患者疼痛十分嚴重難忍則可給患者服用適量止痛藥或者結合中醫的針灸護理,以減緩疼痛;若患者出現了惡心、嘔吐等癥狀,則予以用藥治療,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若患者便秘,排便不順暢,則引導患者飲食中多食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幫助腸胃蠕動;還應值得注意的是,醫院應加強抗感染工作,有效避免加叉感染等。
1.2.2 心理干預 心理是在康復科治療過程中另一重要有效的治療方向,注重和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可以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提高護理效率和質量。面對嚴重疾病的發生,患者的內心受到打擊后,有必要進行心理干預,通過醫務人員的疏通開導,達到穩定平靜的心理狀態。在護理過程中,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有過度焦慮甚至抑郁等,這要求護理人員主動詢問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為患者排憂解難,有針對性的解決患者的問題,并為患者仔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所患疾病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降低心理負擔。其次,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向患者家屬了解情況的方式來幫助減輕患者的心理焦慮,找到更合適患者的解決方案,如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或者感興趣的視頻,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 康復效果分為四個等級:①痊愈:經積極治療,患者康復過程無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心理狀態良好,且機體功能恢復正常水平;②顯效:經積極治療,配合舒適護理和心理干預,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心理狀態較好,具備生活自理水平;③有效:經積極治療,配合舒適護理和心理干預,心理狀態有所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沒有嚴重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④無效:均達不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為前三項有效率總和[4]。
1.4 統計方法 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獲得的數據,用卡方檢驗[n(%)]計數資料差異。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的康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能夠提升康復科護理,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漆雪梅,劉俊英.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提升康復科護理效果的分析[J].心理醫生,2017.
陳莉.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提升康復科護理效果的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6):10973-10973.
李熠,陳夢,徐艷華,等.舒適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6):88-89.
李霞."舒適護理配合心理干預提升康復科護理效果的分析."中國醫藥指南5(2016):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