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 ?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和作用,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傳統文化 ? ?思政課 ? ?融合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歷史的沉淀,擁有無與倫比的時代性、延續性、地域性和多樣性,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既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又擁有價值導向和行為規范等多種功能,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擁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如何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當前學術界熱議的理論問題之一,要有效實現二者的融合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正確并充分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所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理解。
一、強化大學生應對多元文化價值觀沖擊的能力
中華文明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之久,擁有獨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價值,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來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疑成為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之一,一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另一方面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每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當前,中國社會文化正處于多元文化發展并存期,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從發展視角來看,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僅關系到個人未來發展,更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現階段不難發現,隨著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事業快速推進,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入不斷加深,這種現象看似是文化方面的問題,但對于大學生三觀的培養和樹立,無疑會產生大的影響。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客觀上要求各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更好地幫助廣大同學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聯系,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注重實際,對待外來文化不能照搬。通過多種渠道和多樣手段,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巧妙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不斷鞏固和強化傳統文化在廣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
二、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完善人格品格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快速健康地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快速攀升,需要的人才由技術型向研究型轉變。從供給側方面來看,鑒于市場的需求,各高校紛紛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以適應市場對相應人才的需求。各高校正在從傳統的教學型大學逐漸向研究型大學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正在從傳統的技能型、單一型人才逐漸向創新型、研究型、復合型人才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完善的人格品格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實踐證明,對于高等教育而言,高品質的校園文化、優良的教風學風和濃濃的文化底蘊對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至關重要,客觀上需要各個高校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注重學校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從這一視角來看,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夠營造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基礎,讓每名同學都自覺接受優良氛圍的熏陶和傳統文化的洗禮。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的感召和影響下,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為以德育人提供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指導,按照中國傳統哲學有關理想人格標準的相關要求,通過不斷汲取傳統文化中的人生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和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并逐步完善其人格和品格,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推進大學生對中國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新時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必須傳承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時必須肩負起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使命。
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體現了我國古代先哲們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論,解釋著世間萬事萬物發展的真諦,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豐富、精彩的精神世界,可以說中國精神的內涵是豐富的,而且展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特征,即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在不改變自身本質內涵的前提下,通過不斷更新表現形式,以適應社會實踐發展的特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大學生在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繼承并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既包含了勤勞勇敢、甘于奉獻、樂善好施、中庸協和等諸多傳統內涵,又結合了時代發展特點,蘊含著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紅船精神、改革創新精神、航天精神等,這些中國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激勵著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勇往直前、努力前行,同時中國精神也不斷增強每個中華民族個體的歷史責任感,不斷增強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大學生們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國精神,并學會用中國精神詮釋當今社會主流思想觀念,自覺調整發展方向,同黨和國家的發展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在提升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為黨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資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否豐富,內容是否科學,形式是否多樣,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敗。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方面,各高校在積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實踐證明,把中國優秀思想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豐富教育教學資源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數量來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對于從數量上豐富思政教育資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傳統文化能夠適時結合社會發展進程,以其獨有的并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發展的形式和內容,為大學生們提供海量的文化教育資源,起到以文化人的積極作用。通過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大學生在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更深刻的理解。從質量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質量保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諸多思想理念是對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和中華民族自身特征的集中概括和總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詞句,影響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把其蘊含的核心思想和理念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無疑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新形勢下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既要在現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不斷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又要讓學生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宣傳、教育、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積極的影響和滲透,激發廣大同學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合發展,達到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強化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殷東來.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
[2]張偉.論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D].濟南:山東大學,2013.
[3]付曉男,付秀榮.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8).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融入路徑研究》GS17148階段性成果;吉林藝術學院教學改革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藝術院校思政課合作教學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