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娣
摘要:在市場經濟領域,企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市場環境有所變化,企業經營狀態越發活躍,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市場份額畢竟有限,企業雖然獲得一定的發展機遇,但是在資金方面也存在一定挑戰。所以,企業必須要重點加強融資管理,從而進一步完善內部資金體系。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新形勢下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方法展開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融資管理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擁有一套成熟的融資體系作為支撐,從而保證各項業務能夠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順利開展。然而,就目前來講,企業在融資管理領域,還存在著一定問題。為了保證內部資金體系安全、穩定,企業必須就當前的融資管理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眾所周知,企業在市場經濟領域,發揮著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在國家經濟建設當中,還是在解決人們就業的環境下,企業所承載的作用都十分顯著。就有效資料顯示,在2018年,我國工業領域的企業數量超過456213個,年單位下所創造的經濟總產值超過52137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0%。通過上述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企業所具有的經濟地位有多顯著。同時,這些企業每年招工的總人數在8321萬人左右,解決了80%人的就業問題[1]。由此可見,企業在我國民眾就業領域所發揮的作用也尤為突出。
二、我國企業融資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企業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正常情況下,在企業成立之初,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待內部結構構建完善之后,方可開展相關的業務,步入經營的正軌當中。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企業因為考慮到緊張的競爭趨勢。在建立之初便忙于開展各項業務。而針對內部經營體制與管理體系的建設,管理者缺少思想重視。如此大跨度的經營,將導致企業內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資金安全方面,管理工作不到位,這給企業實現長遠發展,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比如說,某些中小企業在成立之后,對內部人資管理體系、財務體系沒有進行明確,而是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直接參與業務開展活動,導致企業內部環境存在較大的經營隱患。
(二)直接融資渠道堵塞
據了解,目前大部分企業在融資領域,所具有的融資渠道不僅單一,同時在直接渠道方面呈現明顯的堵塞現象,這給企業經營資金的儲備與豐富,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首先,企業融資以內源融資為主,主要是將內部資金以投資的方式增加收益,然后實現融資資金的轉化,也就是間接融資方法。普遍來講,間接融資不僅消耗時間長,并且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企業在直接融資渠道方面比較匱乏。首先,因為經營規模局限,中小企業在的融資渠道和限定條件方面,與大型企業相比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融資能力比較薄弱。以魅族和華為手機制造企業為例,前者因為經營規模有限,所以在融資渠道方面明顯不如華為企業。同時,銀行機構考慮到借貸風險,通常會限制借貸周期。而企業通過短期借貸的方式實現的融資,將導致融資成本顯著增加。總之,直接融資渠道堵塞,是當前企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企業融資效率低下
就目前來講,企業在融資方面不僅渠道單一,在融資效率方面也普遍低下。以內源融資為例。企業經過投資獲取融資金額,這是長周期的過程。因為投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時間的發展,才能夠看到投資的利潤。所以說,此種融資方法效率比較遲緩。同時,通過此種融資方式還會給企業資金造成不良風險。投資本身就是一項高危的項目,再加上企業投資過程中,內部資金流動性降低,各類活動和業務的開展,也受到明顯的局限。再比如說,如果企業在與銀行機構合作融資的過程中,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銀行的體制制約,比如說貸款規模和周期的制約。再加上銀行貸款審批程序比較復雜,導致企業整體融資效率低下。
(四)節能企業面臨大回收期
現如今,隨著國家對環保事業提高重視程度,節能類型的企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機遇。據有效資料顯示,在2016年,節能類型的企業數量超過5231所,所創造的經濟收益高達數億元[2]。然而到了2018年,大部分節能企業收益的資金仍然屬于前期投入的成本或者支出。由此可見,節能企業雖然經濟收益較高,但受面臨的回收周期較長,通常在3-5年的范圍內。因為資金回收慢,將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因此給企業的融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三、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管理對策探究
(一)優化企業基礎設施
為了實現長遠發展,企業在建立之初,必須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保證內部工作和運營體系更加全面,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為企業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首先,企業需要做好公司發展定位,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加強企業文化環境建設。同時,企業需要就公司各個部門工作體制、職能以及人員配置進行優化和創新。完善人資管理體制,建立人性化、柔性化的人資體系,實現內部人才隊伍的合理管理。降低人員流失幾率,提高企業內部結構的穩定性。完善內部財務管理體制,規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健全財務報表,從而進一步維護內部資金的穩定。引進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將各個部門建立有效銜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數據的整合與共享。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企業經營環境,提高企業市場環境下的競爭實力,從而獲取更多的融資機會。
(二)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為解決融資渠道堵塞的問題,相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策略和手段,對融資渠道進行拓展和創新,豐富企業融資載體選擇的空間。首先,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融資理念,在內源融資的基礎上,多拓展其他融資渠道,從而保證融資效率更加顯著,也能夠有效控制內源融資可能引發的資金風險。其次,政府需要加強政策干預,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現象,制定完善性的扶持體制和政策。聯合當地銀行機構。針對中小企業制定特色的貸款考核標準。從而根據中小企業經營實力和發展潛力,合理分配貸款金額,設定貸款周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同時,政府需要針對企業融資需求,圍繞企業信譽程度構建完善性的考核體系,為銀行審批企業融資能力提供重要依據。此外,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其他融資渠道的拓展與更新。積極涉獵股票、債券,或者與其他投資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的,切實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為企業順利開展各項業務,提供重要的資金儲備。
(三)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為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企業需要從資本結構方面著手,進行融資管理[3]。也就是說,企業要想辦法控制融資成本,保障企業自身經濟利益。首先,企業需要提高內部資金的平均化程度,合理地控制負債金額。為自身獲取有利的融資地位和機會,奠定良好的實力基礎。同時,建立完善性的財政管理體系。對財務人員工作職能進行明確,要求其做好財務管理和全過程成本管理。優化財務報表,規范財務管理流程,對企業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成本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判斷企業的盈利情況,在此基礎上對經營理念和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經營實力,提高企業融資成功率。此外,企業需要合理引進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財務管理體系,加強財務人員信息化專業素質建設,進一步優化資金結構,為高效融資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控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為了解決回收周期長的問題,節能企業需要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首先,節能企業需要對產業投入進行精準化處理,投資經濟收益比較顯著的產業,從而快速獲得融資支持。同時,在能源合同方面,企業需要加強控制與管理。避免合同數量過多,導致內部資金流動性減弱。在投資節能產業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回收周期進行嚴格的分析與考量。判斷產業是否存在回收周期過長等不良問題,并根據自身融資需求決定是否投入。比如說,通常在3-5年的范圍內。因為資金回收慢,將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因此給企業的融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所以,企業必須對回收周期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做好合同規范性管理,促使企業形成良好的融資環境,全面提高企業的融資質量。
四、結論
綜上,融資管理,在企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顯著,能夠豐富企業內部資金儲備,維護資金體系的穩定性,從而保證各項業務順利開展。因此,企業需要高度重視融資管理工作,通過優化基礎設施,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以及創新管理方式等,構建完善性的融資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徐建濤.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管理的有效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8 (32):18-19.
[2]董楊.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管理探討[J].納稅,2018 (11):97-98.
[3]薛永秀.新形勢下企業融資管理的有效途徑[J].時代金融,2017 (24):13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