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濤
摘 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實際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并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導學案”是一種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載體。將“導學案”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基于“導學案”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展開了一系列的初探。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物理;教學模式
當前,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培養理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更加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具有探究性的課程,教師應該將教學重心放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上。將“導學案”實際應用于初中物理課堂對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具有促進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導學案”的教學作用,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講解物理課程。
一、在課前環節通過問題導入開展“先學后教”
將導學案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當中能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課前環節,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總結重要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師應該在講課的前一天將導學案發給學生,為學生提供預習的依據。學生結合導學案以及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自主預習[1]。一般情況下,在學案中教師可以設計2~3個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無法理解和解決的問題記錄在學案旁邊。教師在學案中所設計的問題應該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例如,講解“光的折射”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設計問題“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做蓬萊仙境,是因為海市蜃樓這樣的自然奇觀,但是人們最開始認為這種現象是非常奇怪的,請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的內容,思考形成海市蜃樓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在這個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產生了好奇,從而根據教師在學案中設計的問題進行仔細思考。又如,講解到“熟悉而陌生的力”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在學案中為學生設計幾個問題:用力拉扯橡皮筋,橡皮筋會發生形變,這是力的什么作用?什么樣的方法能更省力地推開房子的門?在湖面上劃船時,是什么使船前進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預習當中。
二、在課中環節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將導學案實際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當中,使得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獲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主知識構建,另一個方面是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預習是其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在課堂中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是其對知識難點進行突破,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的過程。在課中環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2]。在這個教學環節,導學案是合作學習的依據和基礎。例如,講解到“了解電路”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按照科學的原則實施分組,并讓學生針對學案中的物理問題展開合作討論,很多學生在預習環節并沒有真正理解“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之間存在的異同點”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當中,學生在組內發言和討論的過程是其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突破問題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意識。
三、在課后環節利用練習指導學生復習
課后環節是導學案發揮教學作用的一個關鍵環節。學生通過課后練習能了解自己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后練習環節通過導學案鞏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3]。在基于導學案的初中物理課后環節,教師為學生設計的練習題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合理分層。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為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物理練習題,這種設計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還能為學生提供提高學習能力的機會。其次,提高練習題型的多樣性。教師在學案中為學生呈現物理知識的練習題應該具有多樣性,不能僅僅以選擇題、填空題作為出題形式,還應融入實踐題、綜合問答題等。
綜上所述,“導學案”方法的提出為初中物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對優化教學效果發揮了促進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課前環節通過問題導入開展“先學后教”,在課中環節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在課后環節利用練習指導學生復習的方式合理應用“導學案”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通過本文對基于“導學案”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展開的一系列初探,希望能為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茂靜.談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6):250.
[2]楊毅.“翻轉課堂”與“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5):238.
[3]林靜靜.淺談初中物理導學案設計中的幾個關鍵點[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