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合東
摘 要: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學校應當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關注自己的心理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策略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一個人積極心理品質的關鍵時期。現在的中學生大多嬌生慣養,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少學生精神空虛、行為怪異、抗挫折能力差,對他們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先天潛能與環境教育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積極心理特征。它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自身素質的提高、情感與行為方式的取向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培養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
當一個人有一種積極的態度時,他就會有克服一切困難的信心與決心,進而取得成功。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1.有利于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
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在于挖掘他們的積極心理潛能,讓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使他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輕言放棄,積極努力地去解決問題。
2.有利于創建和諧校園
和諧的校園氛圍是我們的一貫追求,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尊師重教、團結友愛等積極的心理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創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集體,有利于營造和諧、美好的校園氛圍。為此,我利用班會、大課間、活動課等時間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競爭,互助與互愛,使他們在無形中養成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了他們積極的心理品質。
三、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
1.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中學生比較容易受到周圍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互相溝通,努力將影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外部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共同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為此,我們采取了三項措施:
一是組建家長學校,定期邀請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做報告,以提高家長的認識和能力,同時也請一些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做得好的家長介紹經驗,促進溝通。近年來,我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組建家長委員會,他們代表全體學生家長參與我班的民主管理,支持并監督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他們起到了紐帶與橋梁的作用。
二是建立家、校相互交流平臺,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家校攜手,共促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數字時代給我們家校溝通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我們適時建立班級微信群,邀請家長和任課教師加入。這樣,教師和家長既可以隨時通過微信平臺就學生的點滴進步和對學生的鼓勵性要求進行交流,同時又方便了家長就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或疑惑展開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促進學生積極發展。
三是組織教師定期進行家訪,尤其對于那些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其心理和行為偏差比較大,適時進行家訪,以期通過家校聯手盡早解決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良好心理品質。
2.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
青少年的日常活動經歷對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高質量的課外活動能夠提供給學生自我展示、承擔責任、團隊協作、情感交流、接觸社會、自我反思的機會,讓學生的潛在優勢得到發展。
我校組織了“淘金小鎮”研學旅行,學生投身于山水之間,進一步感受家鄉的美;通過參觀招遠粉絲和黃金博物館,學生被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所折服,增進了熱愛家鄉的情感。
利用暑假我們組織部分學生參加“牽手關愛 情暖學子——招遠市青少年走進煙臺‘感受城市快樂成長”夏令營活動。在膠東紅色革命紀念館,看紀錄片、實物、圖片,聽講解,尤其是煙臺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作出的卓越貢獻,對學生觸動很大,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山東核電科技館,祖國高速發展的科技令學生贊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爭做創新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貢獻成為學生共同的心聲。
3.利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堅守教育主陣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成千上萬的人教人去尋求真理,成千上萬的人學會做真實的人。”作為中學生,處于求知的黃金時期,我們應利用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促使他們用知識充實和完善自己,用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挖掘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思維方式有機結合,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心靈,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階段的學生大多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在父母眼里,他們是“掌上明珠”,對他們在吃、穿、用等方面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這就使學生缺乏挫折意識,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往往束手無策。在《風雨中我在成長》的教學中,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白,不只是普通人,偉人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從而確立“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把雙刃劍”等認識,樹立挫而不折、愈挫愈勇的精神,培養他們勇敢地戰勝挫折的能力,在生活中不斷進取,在不斷獲得成功中創造出有價值的人生。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積極的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的心理品質向積極、樂觀的方向發展,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甘瑜.淺談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33).
[2]蘇亞光,訾非.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模式探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