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芝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學生就業難題日益顯現,政府應該使用財稅政策加以引導。本文首先介紹大學生就業現狀和財稅基本政策,其次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以及當前財稅政策與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效果,最后提出對當前財稅促進和政策支持體系的改進措施。本文除了延續原有的財稅政策思路外,還進一步發散思維從產業升級角度來看待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財稅政策;產業升級;就業
當下,就業難是困擾我國多年的一大難題,“畢業即失業”早已成為流行語。不過招生人數稀少,大學生考研人數連年攀升,也反映了部分大學生對就業的絕望。如若將大學生就業看作一種人才市場,那么現在的困境就是市場失靈的表現,政府需要通過一定的財稅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以往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國內也多有研究,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深入分析,希望對當下大學生就業能起到有一定的幫助。
1 大學生就業現狀
當前,某網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年應屆畢業生,即第一批95后大學畢業生開始走上工作崗位,這屆畢業生平均期望薪資為6174元,而實際平均薪資為5429元。目前這一差距是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真實反饋,追溯以往應屆生期望薪資與企業期望薪資差距甚大已有多年。事實上,這只是平均數,根據另一組數據僅有大約三成的應屆畢業生實際薪資超越期望。如果將大學生就業單獨看作一個勞動市場的話,期望月薪和實際月薪的背離反應出這個市場總體上是供大于求。因此歷年的財稅政策都是圍繞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開始的,這樣來看財稅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有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可以根據目前現狀來進一步調整我們的財稅政策,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2 關于大學生就業的財稅政策及其問題分析
當前大學生應屆生畢業后的去向不僅有就業,同樣還有考研、考公務員和創業等。然而考研和考公務員都有明確的人數限制,不能成為吸納應屆生的主力,同時創業吸納的人數還很小。當前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可以實現自身就業,同時還能解決其他人就業,所以政府制定的財稅政策應該分為兩種看待,一種是對就業的,另外一種對創業的。
2.1 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財稅政策及其問題分析
針對于大學生就業而言,當前的財稅政策主要作用就是增加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改變政府支出或轉移支付來改變社會總需求,進一步改變GDP的數值,據奧肯定律,GDP的上升與失業率的下降是一種強相關性關系。
財政政策基本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補助招收大學應屆生的企業,二是補貼應屆生個人。前者還是制造需求的常規操作,后者則有吸引人才集中的意圖。然而財政政策往往受制于政府收入,出臺政策的地方政府本身財源不足,經過營改增之后財政狀況愈加困難,同時大學生就業短期內也不是地方政府出政績的地方。至于稅收政策,對于暫時沒工作的學生來說,并無成效,而是集中于企事業單位上。總的來說,財稅政策具體來看并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吸引人才方面制造需求更出色。
2.2 有關大學生創業的財稅政策及其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業原本是迫不得已的生存型創業轉為機會型創業,然而創業的成功率仍然比較低。創業概率和創業成功率的雙重低下各有各的原因,就創業概率而言,這里選用一種創業事件模型(SEE),即認為創業幾率與創業感知呈一種正相關關系。創業感知也分為兩個因素:創業感知期望和創業感知可行性。創業感知期望是個體對創業行為的期望,包括意愿創業者本人對創業的期望和周邊的人對創業者的期望,而創業感知可能性則與創業成功率有一定聯系,即本人是否認為自己的創業可能成功。從宏觀角度看,這兩個因素都與財稅政策有著很大關系,財稅政策雖然不能包辦一切,但至少可以設立保險基金為創業者提供保障,用給予稅收優惠的來加大創業動力,同時營造一種有利于創業的環境。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創業感知期望,同時也激發創業者積極性,進而提高創業感知可行性。
財稅政策本質都是有利于創業者的,但實際上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財稅政策比例不協調,由于財政支出多出自地方政府,比較靈活,樣式也多。而稅收事關稅法,政策往往出自國家層面。二是補助申請手續繁難,這也與創業人員在大學生群體占比較小、政府力求精確補助有關。三是政府給予的財政補助比較直接,而且集中在前期,若在大學生創業中后期出現問題,或是需要些間接性的支持等,政府并沒有一些相應的持續性的政策出臺。四是優惠政策畢竟杯水車薪,稅費減免中行政管理類的費用被減免較多,稅收減免往往是先有收益再行減免之事,主要起到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作用。
3 健全完善大學生就業財稅政策的對策建議
當前改善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財稅政策落腳點都在擴大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或者是鼓勵大學生創業以達到“雙贏”。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知曉,有的財稅政策效果還不是很好,并且政府需要做的遠不止用財稅政策來補貼就業市場上的需求方,同時還需要將財稅政策落實到對大學生的培養上,實現就業市場上的“供給側改革”。另外,還缺少一種間接作用于社會、增強吸收大學生勞動力能力的政策,無論是培養適合產業發展的就業者還是隨風起浪的創業者,都需要政府政策來進一步加以引導。
3.1 統籌政府資金確立大學生就業扶持基金
我國現有的財稅政策之所以對大學生就業支持力度弱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資金不足。大學生就業者所獲補貼稀少,給予雇傭大學生的企業的財稅支持相對于企業龐大的成本杯水車薪。對于創業者來說財稅優惠審批手續復雜,審批時間長,實際也反映資金鮮少,不得不精打細算。由上文分析可知,稅收政策事關稅法,必須由國家統籌安排,靈活性較差,而財政政策多由地方政府制定,能夠切實應對地方實際情況。因此我建議重點解決地方政府資金不足問題,如果一味地給予地方政府以過高的財政轉移支付,不僅會加重中央政府負擔也難保不會被挪作他用。不如由地方及中央政府聯合出資,設立大學生就業扶持基金,一是明確專款專用,二能加大資金的流動性,三能有效擴充扶持大學生就業的資金儲備量。事實上,設立基金來鼓勵人才由來已久,我們所熟悉的諾貝爾獎金就是如此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