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和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因此,要關注后進生,研究他們,認識他們,擺正心態。轉化后進生很復雜,要用真摯的情感,尊重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所犯錯誤進行反思,激發上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把好的品德、好的行為保持下去。
關鍵詞:轉化;后進生;方法
一、要積極樂觀地對待后進生
對待后進生,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善于尋找其上進的火花,一旦發現,就要充分肯定。要盡可能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幫助其克服自卑感,調整心態,發揚他們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對待后進生,還要有正確的態度,因為后進生身上也會有潛在的閃光點,“后進”并非一成不變。
班上有位女生,學習成績差,性格古怪,老師批評就受不了,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更是經常拖欠。基于這種情況,我積極尋找機會,激發她的上進心。一天,下著小雨,在校門口我看見她給一位低年級同學打著傘,而自己的衣服卻淋濕了。我當天就表揚了她,全班鼓起了掌,她沒想到我會這樣做,下課后她跑到我跟前說:“老師,謝謝您。”以后我常留心她,只要她做得對的事情,不論大小,我都在同學面前表揚她。這讓她看到了我對她的希望,找回了自信心,身上的毛病也全改掉了。
二、要用愛來溫暖后進生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生當作活生生的人看待,就應該像母親愛護自己孩子一樣來愛護后進生。新課改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有困難、自卑、膽小的學生,正如草木渴望陽光照耀一樣,這些學生希望得到老師關注的愿望格外強烈。
去年,我又接了七年級,我班上有個男生,他是個有名的“刺頭兒”,不僅調皮,學習上也一竅不通,誰遇上誰倒霉。在語文課上,他趁老師轉過身板書,把一個紙飛機扔到了前面,全班哄堂大笑。老師下課要拉他到辦公室,他脖子一昂,讓老師少管閑事,當著那么多學生的面大搖大擺地出去玩了,氣得老師到政教處告了他一狀。
一次他住進了醫院,每天放學我就趕到醫院,給他講當天的內容,還從學校閱覽室給他借了一些勵志書。這期間,恰逢他十三歲生日,我召集同學一起去祝賀,我們點燃了蠟燭,分吃了香甜的蛋糕,他感動地流淚了。他出院后,座位被我調到了前排,并且吩咐班長課后輔導他。我發現他慢慢有了變化,開始重視學習了,在年底被評為了優秀生。
三、要寬容地對待后進生
在一個班上,我們會經常發現,雖然我們已經花了很多力氣,但后進生還是無動于衷,毫無反應,對老師的說教并不領情,此時,我們就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真想放棄。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總會犯錯,總有不足,所以作為教師要用寬容仁慈的心來對待學生的不足。
那天中午,班長急匆匆跑來向我報告,說是有人打架了,我隨他來到教室,只見兩個男生互相撕扯在一起。我上去拉開后,沒當眾訓斥他們,而是讓他倆在樹下站著反思,十分鐘過去了,他們的氣消了一大截,我才了解打架的原因。我還沒問,他倆就承認自己有錯,原來當時只是小事情引起的,為維護自己的面子形成對立情緒,最后導致打架。這時,他們正等著我的處理,我想,這是因為他們一時沖動造成的,不能把他們當壞孩子處理,于是我只讓他們寫了一份說明書。他們感覺我的做法很合理,很客觀,并沒有討厭他們的意思。之后,他們的不良行為有了改進,學習和紀律都明顯進步了。
四、要給后進生足夠的信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個孩子都會有個覺醒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等待那些后進生的覺醒。學會等待,意味著能尊重個性的差異,標志著教師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會等待,是教師的教育智慧,更是一個教師專業成熟的標志。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態度對待所做的工作,不心浮氣躁,不急于求成,要抓反復,反復抓。
我班上有個女生,父母都在外打工,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受奶奶的影響,她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都很慢,已經養成這種習慣了,短時間改不了,導致經常完成不了作業,尤其是考試作文只能寫一半,成績自然成了班上倒數。她自己也很苦惱,我針對她的情況,開展一些簡單易學的活動,一周內訓練她靈敏反應速度,具體有聽口令做動作、起跑時的反應、跳繩節奏快慢;一周內訓練她的口算速度;一周內訓練她交作業的速度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她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改變沒有那么大,但是她在行動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
五、要讓后進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除了平時經常聯系,每學期我都召開家長會,告訴家長,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陣地,也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樂園。家庭和睦,孩子的學習就會進步;反之,孩子則會落后。為人父母者一定要互敬互愛,杜絕一切不和諧的因素在家里出現,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孩子由于在學校里受到老師批評,放學回家后就會向父母抱怨,這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弄清事情的原委,再針對孩子的抱怨進行疏導。同時,家長要與孩子的老師溝通,雙方共同分析、研究,直到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滿。我還強調,家長和教師都要進行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多體諒對方、理解對方、支持對方。
轉化后進生是一項長期的、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教師不斷研究,并把有關教育理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要不放棄后進生,相機引導,用新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用真摯的愛解讀其思想,就會獲得好的效果,后進生轉化的希望之光就能照亮教壇。
參考文獻:
[1]高銀芝.怎樣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吉林教育,2008(5).
[2]潘紅蕊.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之我見[J].新課程(教師版),2005(9).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