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華
摘 要: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綿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現今社會生活下,淺文化、網絡文化、俗文化風靡正盛,傳統文化逐漸被取代,地位低下,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匱乏。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探討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本文探討了中職語文教學在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新矛盾,研究了幾點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如今,中職學校中語文教學經歷了不斷的變革和完善,并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學生能通過在課堂教學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等。但中職語文中傳統文化教育教學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不僅是因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老矛盾,還有新教育改革下教學環境帶來的新挑戰,而這些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共同改變并完善。
1 中職語文中傳統文化教育背景
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遠,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由于現今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加快,多樣性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變得十分重要。但如今淺文化、網絡文化和俗文化風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能力低下。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特征及風貌的體現,也是我國民族文化歷史上,在思想文化以及觀念形態的總體表象,是要我們中華民族薪火相傳,并不斷發展的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歷史遺產在生活中的體現,對我國社會和人類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而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讓學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構建愛國、愛民、懂奉獻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為人類社會進步獻身的品格。
新型教學環境所產生的課程標準,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到了不可忽略的地位,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加上開放的心態”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并從其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了解其所含的民族精神,為自身能有良好的傳統文化底蘊打下基礎[1]。文字,是我國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文化之根,其作為我國民族母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大的意義,不僅能讓學生接受到古代賢人思想的熏陶,還使學生在學習文化過程中,掌握做人的道理。在素質教育占大比重的今天,傳統教育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如今新式教育方法還在探索階段,中職學生需要迎接升學以及就業帶來的挑戰,這給中職語文教師在解決新矛盾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2 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師對語文教材理解不夠
當代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要通過教材來設計每節課的情感、能力以及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良好的語文素養,擁有自我學習知識以及提高語文素養的能力。不過,如今我國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新環境下的中職語文教材認知探索達不到理想要求,同時并不能根據新教材中板塊內容對其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案。教師對語文新教材的“新”光用理論上的認知,在實踐能力上缺乏經驗。關于中職學生就業的特殊要求,中職語文教學教師在利用新教材的同時,要符合中職學生在語文素養上的提升,還要彌補在語文基礎知識上的缺失,讓中職語文教師在日后運用新教材時,能脫離中職語文教學中,將學科作為中心的思想,根據實際改善并將其運用作為首要任務的職業教育制度中。
2.2 課程定位比較落后
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定位相較于落后,在新教學環境下,也有著定位不確定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對中職語文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中職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實際需要切入,設定合適的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以及作用和相關教學方式方法等。由于中職語文教學實踐語文教學定位不夠明確,一方面沒有將學科作為中心切入并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也沒有將學生實際需要作為中心切入,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應試能力。中職教師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太過分關注基礎以及學生在字、詞、句、篇幅上的學習成果,或者只重視閱讀、感悟、表達以及寫作上的培養[2]。
2.3 信息化教學轉變的新矛盾
由于現階段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網絡課以及文學論壇走上舞臺,其逐漸成為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和文學專著的首要途徑,而信息化教學對語文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首先,新式信息化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好奇心,不過是將課堂實際教學轉變成網絡授課,并沒有讓信息化教學的真正作用充分體現出來。其次,學生能自由訪問網絡文學論壇不受限制,網絡文化的良莠不齊,讓思想觀念單純的中職學生產生了不同效果上的影響。導致中職學生會經常訪問個性化突出的網絡文學,造成中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興趣更加低下,更甚者會讓學生通過網絡來完成語文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丟掉了在文學思考和修養上培養的最佳時機。因此,信息化教學是一把雙刃劍,若教師不能將其合理的運用和掌握,某種程度上對中職學生的語文教學有不良的影響。
3 對中職語文教學不足分析的策略
3.1 提高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互動
中職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好教學內容難易度,還要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能更好的加入語文教學課堂實踐活動中,并實現推動學生知識能力的增強。中職學生相對于高中生而言,更加自由,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他們還能體會社會生活帶來的挑戰,這樣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實際學習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主角,并將實際生活現狀和文章世界進行比較,能進一步的分析文章含義,而教師在旁輔助,就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出現。中職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某方面的興趣,結合其興趣教學,讓中職學生在提升語文知識能力過程中更好的感受文學所帶來的魅力。
3.2 完善語文課程教學
恰當的語文課程教學一方面能減少教學成本,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在教學氛圍輕松的環境下理解課堂內容。中職語文教師應通過分析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低的層面上,采取完善教學方法。第一,利用情境教學,給學生建立合適的教學環境,第二,教師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并設計相關研究內容,這種方式能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并從實際上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應用能力。
3.3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現今社會信息化水平日新月異,中職教育中信息化程度也在逐漸升高,中職語文教師通過信息化的運用服務于語文教學,以便于提高學習的語文積極性。中職教師一方面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課堂知識傳授,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設計新穎的教學課件,提升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
4 結論
中職語文是與傳統文化有著直接聯系的學科,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核心,因此中職教師要通過語文教材中實際的內容,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授到每一個學生的骨髓中。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影響中職語文教學的關鍵因素,盡管有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但中職語文教學要站在學生角度上切入,合理的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滿足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語文學習層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壬子.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35):183.
[2]盧東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