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虎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有了更高要求,作業設計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應該保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將教學質量與效果體現出來,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因此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將作業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布置與指導學生完成作業時滲透核心素養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與物理成績提升打牢基礎。簡述通過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作業設計;初中物理;核心素養
一、通過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意義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與能力,也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形成的具備物理學科特性的優秀品質,在學生科學素養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作業設計屬于關鍵內容之一,發揮著對課堂教學補充與延伸的作用,通過作業的落實過程既有利于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能力、實驗探究技能和科學態度與責任價值觀等形成,又能夠順利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目標。
二、通過作業設計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設計典型性作業,幫助學生形成物理觀念
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和方法的時候,會逐步形成基礎性物理認識觀,并可以轉換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這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的時候,充分理解新課標精神和要求,加大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力度,并全面掌握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有針對性、典型性的物理作業,使學生能逐步建構基本物理觀念。例如,在“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方面題目,即太陽能飛機利用地太陽能電池板,是將太陽能轉換為何種能量?電能在蓄電池中以何種能量方式來儲存,從而可以進行供電?我們知道了太陽能電池板總能量后,相當于我們節省了多少千克的煤油?這些問題既有能量轉化的知識,又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可以促使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生活,發現其中的本質。通過這種作業設計方式,能夠讓學生了解能量轉化、熱值等基礎性概念,并學習能量轉換效率的計算,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的時候,不僅對能量有了深刻的印象,物理核心素養也實現了提升。
(二)設計實驗作業,發展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業中要設計有學生探究的題目,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和評估,掌握探究過程。例如,在“杠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制作蠟燭蹺蹺板”的作業,利用小刀對蠟燭兩端進行加工,使其維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學生觀察蠟燭的運動狀況后能夠將其平衡原理分析出來。教師布置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有了鍛煉的機會,并對杠桿的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與牢固的掌握,同時在實驗操作中也形成了科學的態度與思維,物理核心素養得到了提升。
(三)通過自制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小實驗、小發明和小制作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與實踐,讓學生經歷小制作操作過程,逐步積累起大量的課外知識,加深對初中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沉浮條件”這一知識點,可以布置如下的作業。即利用廢棄小藥瓶制作沉浮子進行實驗,并完成了實驗報告的寫作,要想完成小藥瓶的沉與浮,應該將小藥瓶調整好,學生在實驗中會考慮到最佳操作方法,如何讓小藥瓶下潛等,從而逐步掌握了沉浮子原理。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積極動手動腦,不僅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還實現了自身物理核心素養的
提升。
(四)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培養學生實驗探究技能
在初中物理作業設計中應該保證內容的層次化,如在“物體的質量”教學中,對學困生來說,需要設計概念理解和記憶等練習形式,通常為單選題與T/F等形式,以此對學生在質量定義上的理解與把握進行考查與檢測[2]。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在完成作業中需要了解質量的定義,在面對單選題和正誤判斷題時,也能輕松完成,難度適宜,這樣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此外,對于中等學生來說,則在作業設計上要加大難度,如在“質量”的概念理解中,可以將作業設計為:將銅棒加熱至100℃,銅棒質量不變的是什么?為什么?雖然同樣是對“質量”概念的理解,但是問題的形式有所變化,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既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總之,在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了解教學目標和任務,提升教學理念。同時教師要在初中物理作業設計上加強探索與創新,將更加有效的素材挖掘出來,在作業設計中滲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在讓學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大鵬.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72.
[2]黃盼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