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秋
摘 要:長期以來,很多美術教師已形成簡單的、草率的評價模式。學生對這樣的評價模式已麻木,學生已不在乎作業評價的結果。如何探索設計更新穎更有時代感的作業評價方法,讓學生充滿興趣地上好每一堂美術課,激勵、喚醒、學生展示自己的美術個性和天賦,讓學生愛學好學,充滿自信,為藝術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作業評價;多元化;激勵
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美術的技能、技巧掌握程度往往通過美術作業來展現,同時也能直觀地反映教學目的是否順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好多時候,我們是聽別人上課或者自己上課,都會比較關注“傳授新知”這一教學環節,而忽略或缺少了對“學生作業評價”這個環節的關注與研究。著名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新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方要呈現多元化、多樣化、多角色化,要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美術個性和天賦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一、目前美術作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往往不受大家的重視和關注。長期以來,很多美術教師已形成簡單的、草率的評價模式。學生對這樣的評價模式已麻木,學生已不在乎作業評價的結果。一發到作業瞟一眼或是干脆看都不看就塞進書包。長此以往,對我們的美術教學是很不利的。分析當前的美術作業評價,存在這樣幾種不良的做法:
1.評價的冷酷性與空洞性
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大膽的想象和無拘無束的創造,當學生懷著期待的眼神望著你問:“老師看看我的畫嗎,我畫得怎么樣?”而教師始終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學生,抱著挑剔的評述來“數落”學生的美術作業,久而久之,讓學生缺乏自信,致使學生喪失持續學習的興趣。
2.評價方式的單一性與獨裁性
對于學生作業,基本上是老師一言評定,學生沒有發言權,被動接受,而作業本上出現的“優、良”讓許多學生發到作業本看了就翻過,從來就沒有回過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作品為什么得這樣的一個評價結果?從而無法真正理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喪失了培養學生審美觀的良好時機。
3.評價的隨意性
美術課中作業展示部分往往是美術課的高潮和畫龍點睛部分,沒有規劃的展示、缺少點評作業引導,放任學生隨意論述;有的太看重作業評價環節,提前收作業講評,占用學生繪畫時間;有的忽略作業評價的重要性,每節留一兩分鐘點評;如此主觀與隨意地對待作業評價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美術學科的本質規律。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如何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怎樣才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水平,作為一名一線的美術教師,站在學科的立場,從學生作業評價的時間、展示的形式、評價目的、評價的標準、評價的方式等幾個方面的方法與策略進行了一些思考:
1.作業評價的時間——合理
一節成熟的美術繪畫課,對學生作業評價環節的時間把握是相當重要的。評價的時間多了,勢必會占用課堂其他環節的時間,點評也難以精彩。評價的時間少了,點評往往會過于匆忙,分析容易流于形式,讓人印象不深,而5分鐘的評價時間恰到好處。
2.作業展示的形式——多變
長期沿用一成不變的展示方式,難免會讓人審美疲勞。每位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業內容和課堂實際,采取靈活多變的作業展示模式,將會讓課堂更加出彩。
3.作業評價的目的——激勵
小學生的繪畫往往是“抽象”的,多來源于他們內心世界的想象,在孩子們的畫面里,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形狀,都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傳說……因此我們要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以欣賞的態度評價孩子的作品,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讓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4.作業評價的標準——多元化
美術作業反映了不同學生的創作個性,在評價時,要全力挖掘學生作業的閃光點:
(1)注重過程評價
例如在上《做一道拿手菜》時,針對學生作業的技巧、構圖能力、想象能力等作業特點分別設立“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最佳造型獎”等來鼓勵學生,以這種因材施教的評價方式讓課堂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創作性追求。
(2)從學生作業態度方面進行評價
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差異,比如作業雖然沒畫完,線條卻用得很講究;構圖雖然不是很飽滿,但涂色的態度卻很認真;畫面內容雖然凌亂,卻蘊含著豐富的想象等等。在鼓勵的基礎上,給他一些建議,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以及對美術的興趣。
5.評價的方式——多樣化
評價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
(1)以學生參與、自評互評方式評價
先請作者介紹創作思路、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或不太滿意的部分,然后再請其他同學來評價,引導學生參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視覺感受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對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極其有益。
(2)融入參與意識、合作能力的評價
以一個主題、分小組合作完成,讓同學根據小組成員特點,采用最合適的方式完成作業。這樣在集體的合作下完成作業并分享,既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又懂得了集體的力量大無邊,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在美術教學的全過程中,只要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注重學生的心理,真正地從學生的發展著想,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保護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審美及綜合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畫、敢做,那么,我們的評價方法就是成功的。當然,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開展美術教學,值得摸索的東西還很多,讓我們堅定地行進在這條幸福之路上!
參考文獻:
陳康樂.小學美術作業評價的多元性[J].新課程學習,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