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不僅關注學生基礎教材知識掌握,更加關注學生的教學體會以及綜合學習能力、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尤其是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學語文學科,更是需要將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為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助力。本文以核心素養(yǎng)為切入點,提出了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具體優(yōu)化策略。希望為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57-01
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fā)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能力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等幾個層面。由此可見,核心素養(yǎng)不僅貫穿于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整個階段,更是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基礎。基于此,在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借助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感,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的積累詞匯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那么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來說,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首先,老師要以教材為基點,對學生展開閱讀訓練。例如當我們在學習語文S版小學三年級《五花山》這篇文章時,首先,老師為學生播放一段五花山優(yōu)美四季的音視頻課件,對學生造成視覺的沖擊,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和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結合文本內容勾畫出“五彩繽紛五花山”的句子,并討論和分析其語言描寫手法、作者情感等;最后,老師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講解與指導。這樣不僅讓學生借助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加強了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度,而且還在閱讀與討論中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式等,并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及學科素養(yǎng)。
其次,要將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到課外閱讀中去。老師既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有針對性的推薦課外讀物,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偏好,自己去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刊物。并且還可以將課前5分鐘設置成“故事大會”、“美文分享”等環(huán)節(jié),從而既拓展了學生視野、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為構建語文有效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寫作,提升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寫作是閱讀的拓展,也是文本學習的延伸,更是語文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通過寫作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情感、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而且還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能力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首先,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模式,通過寫作訓練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當我們學習了《五花山》這篇文章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家鄉(xiāng)一些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等優(yōu)美的資料、素材意見圖片等,然后仿照作者的寫作技巧也撰寫一篇類似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學低段的學生生活閱歷較少,為了降低仿寫難度,可以先從一段或者幾段,再或者一個故事情節(jié)寫作開始,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抓住了寫作的重點和要點,而且學生資料收集以及作文編寫的過程其實也是思維發(fā)展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
其次,老師在課堂寫作教學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寫作方法,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才能借助寫作發(fā)展與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給學生素材積累法、摘抄法、讀書筆記法等。
三、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亦是如此。實踐活動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發(fā)展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首先,老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來設計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組織“讀書日活動”、“家鄉(xiāng)攝影展”活動等,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還深刻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去。
其次,老師還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組織他們多參與一些社區(qū)或者社會實踐互動。例如在周末,組織學生去當地的一些名勝古跡或者革命遺址去參觀學習。了解當地的一些民族風貌、人文趣事、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等。參觀結束,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情感體會,進行作文的寫作,或者編排成有趣的課堂情境劇等。這樣不僅豐富了語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將傳承民族文化落實到了實處。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有效語文課堂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老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而且還需要老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與方法,注重小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能力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進而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殷立丹.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30)
[2]路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J].學周刊.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