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益林
【摘要】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線的教師都在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對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細致深入的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前正處于改革的重要階段,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因勢利導地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成效,成為了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和總結,將提出有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策略,希望能夠和同仁們共勉。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83-01
閱讀教學之所以被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是因為它囊括了字詞教學、鑒賞教學、語言教育和情感教育等多項內容,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對學生各項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這就對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更充分的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不可一味按部就班的重復同樣的模式,需要結合文本的內容與特點,制定出合理、完善、新穎的教學模式,使課堂閱讀教學更加有效。我在教學中做了些嘗試,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認真備課,打好高效教學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之前的必要環節,決定了課堂上教學的效果。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課的教學前深入理解教材,研讀課程,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因為課程改革正在不斷賦予教學以新的任務和挑戰,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斷變革。每一次的備課教師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為例,以往的教學設計側重于對西沙群島景色的解讀和欣賞,優化學生的審美體驗,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但面對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教師就需要在備課中加入一些新的資料,以達成促進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發展的目標。例如,在解析文本的同時,借助我國與日本就“釣魚島”問題的資料引導學生發表看法,激發他們的愛國意識,使他們能夠帶著不一樣的心情來學習本課內容,在贊嘆祖國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的同時,也樹立起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意識。為了使課上的教學效果更佳,教師在備課時應盡量搜集一些視頻、圖片類的資源,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的充分準備為課堂上的高效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新穎導入,打下高效教學的開端
許多教師認為,導入環節可有可無,是對課堂上寶貴時間的浪費,因此跳過這一步驟,直接解讀課文。學生還沒有進入到情感狀態,就開始了枯燥的聽課,效果是不佳的。其實,巧妙、新穎的導入所占用的時間不長,但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卻能夠起到明顯效果。因此,教師不應吝惜這3到5分鐘的時間,要重視導入,精心設計導入這一環節。導課的方法有很多,如講故事導入、猜謎導入、創設情景導入、視頻導入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文章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我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課時,考慮到本課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內容的情節性較強,于是我就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在講到“失去了孩童稚真笑語的花園變得不再美麗,鳥兒不再歌唱,花兒不再綻放,春天不再光臨,冰雪封凍了整座花園”時,我詢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后來又發生了什么,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想!”,可見他們早已被故事內容吸引,一個個翻開書本都認真地讀了起來。可見,故事導入使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抵觸感和陌生感消除了,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使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順利、高效地開展。又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孩子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呢?”學生們興趣盎然,不約而同地說“想!”于是我開始播放課前準備的潮來時的視頻,學生如臨其境,真正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學生對大潮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課堂的教學就更加有效。
三、善用教法,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在一節時長為40分鐘的課堂中,小學生由于受年齡限制,集中注意力持續聽講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吸引他們的目光,使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保持。顯然,以講解、板書為主的教學模式是無法起到這一作用的,教師必須對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重新調整方法,改變策略,使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更加新穎,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新鮮感的促使下始終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爬山虎的腳》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弄清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采用了演示法。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圈出表示爬山虎爬墻動作的詞,再讓學生同桌合作用實物在黑板上配合進行動作演示,邊演示邊解說,使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也感悟到葉圣陶爺爺這種準確的表達方法。再如我在教學《頤和園》一課時,運用了當今備受推崇的“微課”教學法。在課前,我在網絡上搜集了大量有關頤和園內景觀的視頻、圖片和文字介紹,整合制作出了一個時長為10分鐘的短視頻。課堂上,我將文章內容進行了拆解,學生們每讀完一部分文章,我就播放相應的視頻片段。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文章中的描寫與真實的畫面相對比,促進了理解,也感受到了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這樣的教學仿佛將學生們帶入到了頤和園之中,身臨其境地進行了一番“游覽”,高效的完成了當堂課內的任務,學生們不僅沒有在中途“離教”,甚至在下課后還意猶未盡。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嗎?
實現高效的課堂閱讀教學需要從每一個細節入手,對教學內容、學習任務、教法運用、學法指導等進行細化安排,對以往固有的教學形式進行調整,必要時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為學生帶來一場“視聽盛宴”,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 2013(3):129.
[2]黃靜.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 2015(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