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寶
【摘要】自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出臺后,每個學科都紛紛提出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并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除了高效的課堂建設,作業也是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部分。良好的作業設計,能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并可能引發他們對學習的進一步探尋。而“輕負擔、高效率”也是作業設計中一直貫徹的原則和目標。本文即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談談如何針對初中數學進行合理的作業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35-01
數學核心素養,即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或者針對其中某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中培養和形成的綜合性能力,也是對該學科知識的總體認知,和認知活動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數學思維和觀念、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作業是教學的補充,也是檢驗課堂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首先以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為指導,根據其要求來設計,盡可能避免重復、低效的現象出現。
1.注重基礎
數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是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些基礎內容的鞏固,也是培養學生該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只有打好基礎,學生才可能充分、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現實問題,并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重視這一問題,作業中需保證基礎知識方面習題所占比例,根據全班學生的平均水平來設計具體的基礎知識題目,不僅幫助學生打牢基礎,還有助于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今后學習中的主動性。
2.注重分層
不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程度不同,決定了每個人學習的水平處于不同層次。若教師的教學過于統一化,忽視了不同學生的水平層次,則可能造成成績差的學生缺乏信心,成績好的學生又認為內容太過簡單。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設計能適合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課后習題。這樣,學生一方面可以量力而行的完成適合自己層次的作業,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挑戰高于自己層次的習題,每成功完成一次高于自己層次的作業都能讓學生增長數學學習的信心,不知不覺中提高數學能力。除了針對不同學生設置的層次,教師還需在作業中區分重難點問題,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安排較大的比重,讓學生在充分的練習中逐步消化所學知識。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數學核心素養中,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也占有重要地位,學生是否能主動對于該學科進行知識的深入探究,決定了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并熟練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注重這一點,適當布置一些探究類型習題。像這類習題一般會偏難,而且解題思路并不唯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共同完成,組內學生有不同分工,由每組學生共同選出一名學生負責專門在課堂上匯報,最后由教師對此作出點評和分析。
4.注重作業的開放性
開放型的作業,往往不拘泥于一種解題方式,也不拘泥于一種解題思維,可以幫助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助于將多個知識點融會貫通,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原理去解決同一個問題,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在解題中的創新意識。如因式分解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設計相關題目,這樣,不僅促進學生對相關公式的運用,還能讓學生加強對多項式結構特征的認知。并且,這一類作業如果讓學生之間自由組合,協作共享,則能進一步開拓思維,鞏固知識。
5.注重作業的實踐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緊密聯系生活,突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如百分率的學習,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打折、促銷情境等,讓學生對習題增加一分親切感和熟悉感,解題時也能更放松。同時,大量與生活相關的習題,也能讓學生更加意識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更愿意去主動學習。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熟練的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牢故基礎,加強探究,提高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潘虹.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7(22):45-46.
[2]林志明,高偉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轉型[J].基礎教育研究,2017(14):21-22.
[3]黃崇平.如何提高初中學生教學核心素養[J].教學學習與研究,2017(8):92-93.
[4]陳桂.例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