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萍
【摘要】在新課改理念融入教學活動的當下,活動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學活動交流能夠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就拿小學語文來說,教學活動的價值與意義更為凸顯,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與思想還不夠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活動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許多學校還沒有推廣活動教學模式,開展這種方式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筆者通過對教學活動的作用價值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活動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60-02
我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開展前,首先要明確學生在活動當中的主體學習地位,只有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才能進一步開展課堂活動,達到實踐綜合能力的提升。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小學語文的主觀性較強,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輔助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意識。
一、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問題一,缺少活動意識。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依舊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已經形成了刻板的教學習慣,也不擅長在嚴肅的課堂上采用活動教學模式。
問題二,活動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一些老師的活動方式采用你問我答,雖然這種方式在一定時期內有所成效,但時間一長就會逐漸失去吸引力,單向性的活動方式,還無法達到最佳活動效果。
問題三,活動的時機把握不到位。活動教學也要講求時間與技巧,不僅要讓學生接受我們的同時也能有效接受知識。活動要把握好時機適時開展,才能將其作用最大化,切莫盲目活動。這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能力與時機的把控,當然許多時候是通過實踐教學來總結與摸索經驗的。
問題四,活動內容單一缺乏人文性。我們在開展活動教學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以提高人文素養為主要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模式重在知識的傳授,缺少對學生情感上的關懷,以及實際運用的人際交往經驗,所以說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活動教學的開展。
二、活動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
策略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我們首先要順應新課改理念,強調學生主體地位,保證師生之間民主和諧平等,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及時吸收更新教學觀念,體現人文素養才能有效促進師生交流的和諧穩定發展。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沒有主次差別,平等對話交流討論。
策略二,理論知識的深化,教學活動方式豐富多樣。小學語文可以說是最為基礎的學科之一,它在不同育人階段扮演著不同角色。小學生由于年齡與心智的不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沒有定性,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活動交流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與活動策略。活動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精心備課,設計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減少教學活動施行的阻礙。
策略三,思維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的今天,我們也可以借助活動方式來進行信息技術的融入。老師可以借助課件中大量超鏈接的運用,以及網絡連接來豐富活動課堂,拓展學生思維廣度與可見性直觀性的興趣教學。
策略四,活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攻克難點。一切的教學手段都是在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活動教學也應該講求教學實效性。
例如,我們在教授“爬山虎的腳”這一文本時,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描寫其葉子與藤蔓如何生長組如何爬墻,文章的重點是課本的第三段。為了攻克這一難點部分,我們就可以采用活動教學模式,先讓大家展開想象,回憶生活中看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樣子,它們生長在什么環境,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印象中的爬山虎應該是什么樣子。而后我們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播放同學們的作品以及提前做好的圖片,大家展開自由討論對比,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實物,從而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意識,并且帶著興趣進行深入學習。
總結
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順應時代的重要性重之又重,無論哪個教學階段都不容忽視。作為最基礎的小學時期,是學生習慣養成、基礎培養的關鍵期,教學環境的優化,教學活動的作用關鍵且必要。當然,這一過程需要老師精心安排與設計,尤其要在了解每個學生心理特點接收能力的前提下,圍繞教學目標來合理安排,切莫急功近利,導致教學實效性的不理想。
參考文獻:
[1]張國彪.創設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2016(08)
[2]楊玲香.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J].學周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