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詩童
摘 要 語文家庭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存的問題,基于杜威的“主動作業”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核心素養層面出發,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方案。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語文作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71
Research on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SU Shitong
(Yanta Campus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ased on Dewey's "active homework"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Keywords core literacy; primary Chinese; Chinese homework
0 引言
作業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如何通過語文作業設計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是本文討論的核心。本文追溯杜威的“主動作業”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以下合理的解決方案,希望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幫助。
1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
本文主要從功能、內容、形式、完成方式四個方面來闡述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現狀。
1.1 功能上,重知識掌握,輕素養培養
在一項小學生對語文作業認識的調查中,89.42%的學生都認為布置語文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顯然,大部分小學生已經忽視了作業的內化作用,這對他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不利的影響。
1.2 內容上,重教材內容,輕綜合貫通
當前小學語文作業內容單一,取于教材,千篇一律。作業缺乏主觀發揮及發散思維,更多的是“八股式”照抄教材內容,內容繁冗且無味,違背了語文素養教育,輕視了孩子們在生活中運用語文,建立語文跨學科聯系,做到融會貫通這一重要環節。
1.3 形式上,重書面作業,輕實踐操作
小學語文作業大多都是書面作業的形式,囿于教材內容,重復訓練。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喜歡實踐類的作業的人數占46.39%,只有13.4%的學生喜歡書面類的作業。由此可見目前繁多的語文書面作業,對孩子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靈活運用語文知識是百害無一利的。
1.4 完成方式上,重個人完成,輕合作互助
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還是以個人獨立完成的形式為主。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這種方式雖然有助于鞏固課堂知識,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缺乏與他人交流溝通,就會造成問題的積累,個人提高會遭遇瓶頸。此外,這種獨立完成作業的方式,也不利于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愛潑斯坦(Epstein)教授針對家庭作業提出了TIPS家庭參與模式,重新界定了家庭作業和作業幫助兩個核心概念,指出有人能夠參與到學生的家庭作業里,不僅對孩子學業有幫助,而且還會在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情感價值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2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問題歸因分析
結合小學語文作業的現狀,深入挖掘其設計問題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2.1 教師的教育理論欠缺
針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原因在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缺乏理論知識的儲備,不能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作用和意義。杜威的主動作業理論強調重視兒童的經驗、需要以及興趣,主張發揮兒童的自主型和主動性,將兒童、社會與科學知識相統一,幫助兒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顯然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教育理論儲備,也沒有注意到科學的作業設計對于孩子們的核心素養培養尤為重要。
2.2 小學生主體意識薄弱
在校園里,教師占主導地位,教育學生;學生占主體地位,享受教育。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往往成為課堂上的權威,作業成為學生的學習任務。無論作業類型、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都是教師制定規則,這就導致了小學生主體意識的缺位,沒有任何發言權。此外,孩子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重視,教師就無法有效關注每一個學生,做不到因材施教。這對于作業的設計有很大影響,導致作業設計偏離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目的。
3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解決方案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在主動作業理論指出,讓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主動內化,通過完成某項作業,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逐漸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作業中理解鞏固知識,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以下是本文的一些優化作業設計策略。
3.1 豐富作業內涵,知識與素養并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要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教師應該增加理論知識儲備,把握教材知識與學生核心素養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明確,知識的掌握是素養形成的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不等于形成素養;其次,學生核心素養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具有正面作用。教師設計合理的語文作業會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積極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中既要注重基礎性,也要注重發展性,做到知識與素養的并重,豐富作業內涵,讓學生全面的成長。
3.2 活化作業內容,教材與生活結合
杜威認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由于兒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獲得的經驗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內利用,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又不能學以致用。學生作為具有獨特體驗的個體,通過社會生活經驗能夠發現各學科的統一性,一切學科都以生活為中心彼此交織。因此,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就要將教材和生活相結合,將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結合,不光圍繞課本知識展開復習鞏固。
例如:在學習了諧音之后,讓學生收集下附近利用諧音取名字的商鋪;在學習了成語之后,讓學生使用成語對自己臥室進行描述等。
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增添了作業的趣味性,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體會把握它的價值與意義。
3.3 創新作業形式,書面與實踐結合
杜威所提倡的主動作業理論,強調做中學。通過做中學,學生不僅鞏固了知識,也鍛煉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作業的形式應該豐富多樣起來,不能拘泥于書面。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處在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年齡階段,為了讓孩子們對語文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在作業設計的時候,應當將枯燥的書面作業與孩子們強烈的表現欲聯系起來。比如,我們可以設立課堂朗誦比賽環節,提前進行朗誦內容的作業設計,讓孩子們在課余時間少一些手寫作業,多一些動口作業,讓孩子們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切身感受語文的魅力,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定期開展課堂小辯論,提前設計辯論作業,讓孩子們課下行動起來,頭腦風暴,幫助孩子們樹立良好正確的價值觀。這些創新開放式的作業設計,不僅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濃厚興趣,也有利于孩子核心素養的養成。
3.4 靈活變換組織,建立學習共同體
針對1.4提到的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建立學習共同體的解決方法。
第一,建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比如,我們在講《漁夫的故事》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扮演文章里的人物,布置表演任務,讓孩子們利用作業時間熟讀文章,熟悉文章里的人物,練習自己的角色,進行團隊練習,在課堂上展示每個小組的風采。比起之前的單兵作戰,書面題海戰術,這樣的作業組織形式不僅讓孩子們對課文有了較深的理解,對文章人物設定有了全面的認識,也培養了孩子們團結合作的好習慣,讓孩子對語文充滿了向往。
第二,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學生給老師布置作業,老師完成作業,學生對作業進行評價,老師對作業的設計做出反饋。這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教學主體,老師通過學生布置的作業,可以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確立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也可以從中得到學生受歡迎的作業設計,優化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學生與家長之間建立學習共同體。家長雖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校園成了孩子和家長間的屏障。語文作業可以設計“我是小記者”專題,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語文作業中來,促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4 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業對于孩子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發展人格,養成立足于社會的核心素養。在作業中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是小學語文的一大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智斌.如何優化設計語文家庭作業[J].江西教育,2018(10):37.
[2] 吳福春.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有效性設計[J].才智,2017(8):146-148.
[3] 周丹.有關布置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6):81-83.
[4] 李喜強.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 2017(11):72-73.
[5] 王星月.小學語文家庭作業設計優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6] 徐慎宜.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
[7] 龍寶新.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12.
[8] 姜瑞平.小學高年段語文家庭作業現狀調查與問題解決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9] 方臻,夏雪梅.基于學生心理機制的學習反饋——作業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06;66-67.
[10] [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4.
[11]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12] 雷玲.名師作業設計新思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19.
[13] [美]約翰·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
[14] [美]約翰·杜威.杜威教育名篇[M] .趙祥麟,王承緒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35.
[15] 任寶貴,陳曉端.美國家庭作業政策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10(1):87.
[16] [美]艾爾菲·科恩,Alfie Kohn.家庭作業的迷思[M].項慧齡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