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勝銘 劉燕 孫悅


[摘 要]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方法 收集本院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58例為心力衰竭組,選擇同期非心力衰竭入院患者150例為非心力衰竭組,收集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及檢驗、檢查結果,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HCY與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的相關性。依據HCY水平,將158例心力衰竭患者分為高HCY組(98例)和正常HCY組(60例),比較兩組患者心功能的狀態。結果 慢性心力衰竭組患者平均HCY為(22.08±5.86)μmol/L,非心力衰竭組平均HCY為(11.41±2.13)μmol/L,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HCY組患者心功能分級、腦鈉肽(BNP)、6min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均較HCY正常組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HCY血癥發生率更高,HCY增高與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獨立相關,高HCY血癥患者心功能狀態更差。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9)03-0275-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3.025
研究發現隨著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也隨著升高,血HCY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及預測因素[1,2]。本研究旨在探討血HCY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關性,并進一步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高HCY血癥與心功能狀態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心內科、全科住院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58例為心力衰竭組,同期收集非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心力衰竭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中的標準。依據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進行心功能分級,Ⅰ級:患有心臟病但活動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動不引起胸悶、呼吸困難等;Ⅱ級:體力活動受到輕度限制,休息時無癥狀,但平時日?;顒涌沙霈F疲乏、呼吸困難或心絞痛;Ⅲ級: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小于日?;顒恿考匆鹕鲜霭Y狀;Ⅳ級: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靜息狀態下也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后加重。排除標準:(1)腫瘤、感染、炎癥性疾病、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2)嚴重外傷或休克者;(3)患有嚴重低蛋白血癥、惡性消耗性疾病者。
1.2 方法:收集病史、查體、檢驗及超聲心動圖、胸部X線片等資料。其中所有化驗指標均以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檢測結果為準。檢測項目血常規、血尿酸、B型尿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酐、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CY等。入院72h內于我院心臟超聲室應用Phillip公司生產的SD-8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行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MM-Teich法測量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入院72小時內行6分鐘步行試驗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 -±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卡方檢驗,以是否發生心力衰竭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心力衰竭組與非心力衰竭組在性別、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史、TG、TC、HDL-C、尿酸、肌酐、血糖、體質量指數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年齡、HCY、LDL-C、BNP、LVEF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Logistie回歸分析:將基線資料中的變量年齡、LDL-C、HCY、BNP、LVEF為自變量,以是否發生心力衰竭為應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見表2。
3 討論
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力衰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成為越來越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近些年HCY的關注度很高,研究發現HCY升高與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腦卒中、周圍血管疾病明顯相關[3],HCY還能導致心臟肥厚及心臟重構。Ruhui等[4]研究發現高血壓伴高HCY的患者與高血壓不伴有高HCY的患者相比,左心室舒張功能明顯降低。HCY水平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發生相關,能對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發生起預測作用[2]。通過葉酸、維生素等的治療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水平,進而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而且患者的左心室容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數增加[5,6]。本研究結果也得到一致的結論,隨著患者年齡增大,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增高;隨著血HCY水平增高,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也增高,提示了HCY升高與心力衰竭發生獨立相關,HCY升高患者更易發生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嚴重程度全面評估方面研究不多,有研究顯示血清HCY水平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7],本研究也發現高HCY血癥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較正常HCY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慢性心力衰竭高HCY血癥患者BNP、6min步行試驗、LVEF指標更差,心功能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