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開放水平的提高,國際化程度也愈發加深,英語作為一門全球化的語言,無論是在社會中的地位,還是在教學中的地位都逐漸攀升。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的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就成為教師需要思索的重要問題,也成為英語教學進一步發展的“出路”。 有鑒于此,筆者在分析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內容和高中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就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略,主要從語言比較、拓展學習、理性思考和方案設計四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策略
【作者簡介】潘妙嬋,廣東省云浮市云浮中學。
英語核心素養是時代教育發展的產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風起云涌,逐漸成為眾多一線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時至今日,培養高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時代教育改革“更上層樓”的重要要求,也成為高中生謀求自我發展的內在訴求。對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活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其相關的研究也顯得十分必要。
一、語言比較,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語言是學生最本質的屬性,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直接目的便是為了認識和掌握這門語言。這就決定了語言能力是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好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從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入手。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受漢語思維和長期養成的語言習慣的影響,常常會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鬧出“中式英語”的笑話,對此,筆者在教學時,主要通過語言比較的方法,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譬如,在學習必修五“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時,筆者在分析本單元中的英語句子與漢語句子不同特點的基礎上,以下面兩對句子為例:
1a:能不能幻想一下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1b:Can you imagine 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2a:This text is an introduction both to the more advanced forms of transport in AD 3005 but also to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future.
2b:本文既介紹了公元3005年先進的交通方式,也介紹了未來的優勢和問題。
筆者讓學生從主謂賓、定語和狀語的位置等角度分析以上兩對中英互譯的句子,從而比較漢語和英語語言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英語更強調思維的逆向轉化,漢語更強調思維的正向轉化、漢語中的句子主語有時候不會突出,翻譯成英語卻會顯露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通過例子較為直觀地了解英語語言的特點,從而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達到培養他們語言能力素養的目的。
二、拓展學習,樹立英語文化意識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純粹的語言,還是一種有著深刻價值內涵的文化,有著屬于自己的歷史、特色和要求。高中生學習英語,不單要學習其中的語言思維和發音技巧等內容,還要了解、學習英語背后蘊含的文化和文化意識,這不僅是高中英語教學發展的要求,也契合了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需求,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筆者通常通過拓展教學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識,完成培養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素養的教學目標。
譬如,在學習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時,筆者除了帶領學生學習教材的基本內容以外,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處事觀,筆者從朋友之間的互贈禮物的文化入手,通過網絡信息媒體,播放了中國人收禮物和外國人收禮物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到“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含蓄客氣的態度和朋友走后打開才是禮貌的行為;而像德國和美國人,在收到禮物時,往往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并當著朋友的面打開禮物,以表示對友人的尊重。”在此基礎上,又從菊花(如菊花在法國只在葬禮上出現等)、核桃(如英法認為核桃是不吉利的東西等)和百合花(如在英國意味著死亡等)等事物入手,向學生介紹中西方送禮的禁忌。這樣的教學,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文化視野,還對他們學習有關的英語文章有著極大的好處,增加學生的文化積累,為他們學好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理性思考,強化英語思維品質
思維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只有具備與所學語言相對應的思維,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存有的疑慮,進行適當地創新。一個語言能力較強的人,其思維必然是清晰的,富有邏輯和條理的。高中生經過小學、初中時期的英語學習,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英語思維模式,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之一就是梳理、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對此,筆者在教學時,就通過理性提問的教學方法,促進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譬如,在學習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這一單元時,筆者就提出了這樣四個問題:
Question 1: Did human behavior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rm wildlife?
Question 2:Are all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in need of protection?
Question 3: In order to prevent biological invasion, can the non-native wildlife be arbitrarily hurt?
Question 4: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用英語對上述問題進行答復,有學生認為“Human behavior in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as harmful to the survival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也有學生認為“All wildlife should be protected.”等。對于學生這種因為慣性思維影響而立刻給出自己主觀判斷的做法,筆者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思考問題,盡可能地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并給出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including human behavior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的提示,經過如此引導和交流討論,學生很快就給出了相對理性和完整的答案,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想,培養其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符合思維品質核心素養中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求,有助于強化他們的英語思維品質。
四、方案設計,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內容,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計劃設計能力以及與所學知識對應的調適能力有著較高要求。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習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隨時注意學習情況的變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作為主觀意識獨立且強烈的個體,也會因為個人狀態的變化而出現與教學不相符的情況,因此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調適的學習能力。所以,為了加強高中生該方面的能力,筆者主要通過設計、調整學習方案的方式,展開有關教學活動。
譬如,在學習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時,筆者并沒有直接展開教學活動,而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狀態,設計獨屬于自己的一份“流動型”學習方案,以下便是摘選自一位學生的學習方案的部分內容:
高一上學期:
自我分析:自己的英語基礎不是十分好,學習方案應傾向于基礎知識。
學習目標:掌握教材內容的基本語法、句型,能夠熟練地朗讀并翻譯課文。
……
方案調整:經過教師的講解,我已經基本掌握了教材中的英語基礎知識,但對于定語從句的用法依舊不牢靠,以后應該加強這個語法知識的針對性學習。
高二上學期:
自我分析:經過一年的學習,自己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其他優秀學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學習目標:鞏固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擴大基礎知識的學習面;提升自己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方案調整:適當地進行英語專項訓練和提高訓練(如每天讀一篇英語文章、每天聽BBC的英語廣播、每周寫一篇英語作文等),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
這樣的教學有利于讓學生找準定位,增加他們與教學內容的契合性,在提高他們英語水平的同時,增強他們自我調適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教師和學生通力合作,不斷付出耐心和細心的一個學習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仔細分析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和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語言比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拓展學習,樹立他們的英語文化意識;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強化其英語思維品質;設計學習方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推動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促進高中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孫靜.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培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32):51-53.
[2]王一丁,冷澤兵.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47-52.
[3]孫起華.培養英語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探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18(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