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摘 ? ?要: 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進程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思想,按照新時代“好干部”“好老師”標準,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是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黨組織、高校干部和教師的緊迫任務和光榮使命。為此,必須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忠誠關、政治定力關、政治擔當關、政治能力關、政治自律關。
關鍵詞: 政治過硬 ? ?高等教育 ? ?職業教育
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中國社會進步的智力基石和人才基礎,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宏圖大業。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因素。黨的十九大以來,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的各級黨組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思想,按照新時代“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事業為上,突出人崗相適、人事相宜,通過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具體舉措,選優配強高校各級領導班子;按照新時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標準,引導鼓勵高校干部和教師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愛崗敬業、干事創業,爭做大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正在致力于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
置身新時代、新環境,面臨新挑戰、新困難,肩負新使命、新任務,無論學校領導干部還是院系基層干部,不論綜合管理干部還是專業技術干部,不管朝氣蓬勃、充滿激情的青年教師還是經驗豐富、沉著穩重的中年教師,抑或見多識廣、飽經風霜的老年教師,都必須做到對黨無限忠誠,絕對聽黨話、絕對跟黨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因此,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黨組織在看準人、選好人、用對人的過程中,最首要的一點是堅持政治掛帥、把握政治方向、突出政治標準,在實踐中注重考察高校干部和教師的政治品質、政治品格、政治品行,把是否對黨無限忠誠作為選拔任用高校干部和教師的起步點或基準線,嚴格把守政治忠誠關、政治定力關、政治擔當關、政治能力關、政治自律關,從初始源頭切實保證高校干部和教師這支隊伍政治上絕對過得硬,達到高素質、專業化的最佳質量和最佳狀態,從而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穩固的政治基礎。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把加強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的政治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這是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黨組織、高校干部和教師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緊迫任務和光榮使命。
一、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忠誠關
高校干部和教師應把黨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視為心目中的最高峰,不論取得勝利、置身順境還是遭遇挫折、深陷困境,都要對黨充滿信心、充滿希望,都要絕對相信黨的偉大、光榮和正確,都要絕對相信黨的強大、力量和神圣。必須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種一致應是發自內心、堅定不移的,表現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的一致。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養成習慣經常對照黨章黨規黨紀,自覺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忠誠人、規矩人、老實人,愛黨愛國、許黨許國,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與黨同心同德、與黨同向同行,永葆政治本色,為黨的偉大事業披肝瀝膽、奮斗終生,為祖國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二、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定力關
堅守政治定力,體現在高校干部和教師對信仰、理想和信念的堅定性。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滿懷信仰,對共產主義滿懷理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滿懷信念,這些是共產黨人獨具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信仰、理想和信念稱得上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精神一旦“缺鈣”,肯定患上“軟骨病”。現實腐敗案例表明,有些黨員干部之所以政治上變質、精神上變態、行為上變異,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信仰、理想和信念這個根基發生了動搖乃至坍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銹蝕乃至失靈。置身當代世界風云變幻、當今中國深刻變革、當前人們思想活躍的環境中和背景下,高校干部和教師都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使這“四個自信”的自信程度達到堅如磐石、硬似金剛,穩如泰山、固若金湯之最高境界。只有堅定“四個自信”,才能持久堅守政治定力,牢固站穩政治立場,才能做到政治品質優良、政治品格高尚、政治品行端正,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三、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擔當關
政治上是否做到敢于擔當、能夠擔當、確實擔當,這是檢驗高校干部和教師政治品質、政治品格、政治品行的試金石。平時日常,某些黨員干部表面顯得政治成熟、正人君子、一本正經,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滴水不漏、無懈可擊;關鍵時刻不講政治、左搖右擺、見風使舵,在大是大非面前放棄原則、無動于衷、裝聾作啞,遇到難辦事情或棘手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能躲就躲;為人處世城府極深,精于算計,投機鉆營;混跡官場左右逢源,工于心計,八面玲瓏;或當“墻頭草”,或做“應聲蟲”。緊急關頭,這類人只顧自己、不管他人,逃之夭夭、溜之大吉,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本性會暴露無遺。危難時刻,這類人不擔當、不履職,不作為、不干事,對黨和人民事業貽害無窮,這類人政治上絕對信不過、靠不住、用不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國內國際的挑戰和風險,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和困難。高校干部和教師應強化政治擔當,積極履職、主動盡責,把為黨分憂、為國效力,為黨盡責、為民服務作為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擔當。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崗位上,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奮勇爭先,遇事對照政治要求,辦事遵守政治規矩,處事顧及政治影響,瞄準既定目標,沿著正確方向,穩步邁進、勇往直前,推動黨和國家的高等教育事業順利發展。
四、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能力關
每一個正常成熟的自然人,都具有兩種能力:“內向能力”或稱“封閉式能力”,包括感官觀察事物、心理感受事物、頭腦分析事物、主觀判定事物的能力;“外向能力”或稱“開放式能力”,包括處理事物矛盾、協調各方關系、發表思想觀點、實施具體行動的能力。高校干部和教師雖然都具有上述兩種能力,但是各自能力的強弱程度不同、表現形式不同,關鍵在于要把“政治基因”遺傳其中,促使“政治基因”融入上述兩種能力之中,使得各種能力的集合體變成一種超強的政治能力,并將這一政治能力轉化為能量之源泉、力量之支撐。高校干部和教師的黨性修養、政治品格、師德師風、精神境界、職業操守、專業水平,既不隨其黨齡工齡教齡的增長而提高,又不隨其職務職級職稱的晉升而提高。鑒于此,高校干部和教師勢必需要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力戒漂浮和虛榮,切忌浮躁和功利。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應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改造、自我修煉、自我提升,涵養堅實的政治定力,練就敏銳的政治慧眼,恪守嚴格的政治規矩;都應親歷政治實踐、經受政治體驗,從中得到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努力做到將其政治能力與其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無縫對接、精準匹配,確保祖國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接力前行,始終朝著既定目標砥礪奮進。
五、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守政治自律關
黨的紀律是全體中共黨員的行為規范,涉及職務行為和非職務行為,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六項紀律”。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當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共黨員,只有做到誠心敬畏紀律、自覺遵守紀律、嚴格執行紀律,才能確保政治品質優良、政治品格高尚、政治品行端正。黨內“六項紀律”中,政治紀律位列第一,是最前置、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某些黨員干部之所以從最初行為輕微的違規違紀,到后來演變成行為嚴重的違紀違法,直至最終墮落成行徑惡劣的違法犯罪,就是因為他們輕視黨的規矩、無視黨的紀律,言行違規、膽大妄為,言行違紀、胡作非為,突破規矩邊線,越過紀律底線,觸碰法律紅線。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當中的中共黨員都應做到,宏觀方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微觀方面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加強自律特別是政治自律,自覺遵守黨內“六項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自我約束、監督、管理,經常自我剖析;時時處處保持頭腦清醒、謹言慎行,方方面面做到抵制腐敗、防微杜漸。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保持嚴肅莊重的工作作風,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別是要增強自我約束力、自我控制力,做到慎獨慎微、慎權慎色、慎名慎利。
在新時代、新常態、新征程中,高校干部和教師都應做到傳承踐行并發揚光大那種永不滿足、永無止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續增強把握方向、瞄準目標,把握大勢、審時度勢,把握全局、運籌帷幄的政治能力,以超強的政治能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戰勝艱難險阻、完成歷史使命。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創新、教育實踐創新、教育制度創新,營造彰顯高等教育特點的良好政治生態:清廉從教的高校干部和教師隊伍、嚴謹清新的教育教學氛圍、風清氣正的大學美麗校園,積極擔當,主動作為;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履職盡責,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金志艷.論高校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專業化的必要性和提高專業化的相關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5).
[2]單偉.如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J].黨政論壇,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