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青
【摘要】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小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是以小學生的實踐生活為基礎,通過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結合達到教學價值。本文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現狀出發,簡單地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最后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運用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策略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制度在不斷更新,新課程教學也已實施多年。但放眼當前,依然有很多學校沿用傳統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容樂觀。以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為例,仍存在一系列教學弊端。對于品德及社會課堂教學的不重視,灌輸性的教學模式、單一化的教學方式等都是打消學生積極學習熱情的因素,無法實現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雖然這些弊端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國應試性教育的影響,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由于學校以及教師本身對先進教學理念的感悟及感受。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適當將社會生活結合到具體的日常教學中,拉近學生生活與教學的距離。通過生活情景的再現及其他教學模式中生活化與小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并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作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運用,是培養學生品德、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有利于促進教育改革的推進
教育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當前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卻一直得不到深入改革。目前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一直得不到學校及教師的重視,新課程的改革也無法真正落實。小學品德課程處于一種邊緣化的危險位置,學校及教師在安排教學時,對于該課程的學時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國思想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育一直停滯不前,無法得到全面發展,這與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及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生活化教學理念的灌輸及擴散,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小學思想與社會課堂教育格局,使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模式靈活化、教學成果高效化。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學中運用策略
(一)豐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宗旨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社會處事道理,通過該課程來糾正學生一些不良行為,塑造良好的品格。但這種教育精神的傳遞僅通過教師的理論表述是無法做到的,只有將生活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規范自己,塑造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在學習雷鋒精神時,可以先通過小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而在具體課文分析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哪些應該做而哪些不該做,同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意見和疑問,并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舉出相關例子,再適當做出獎勵,讓學生從根本上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但也要注意告訴學生在幫助他人之前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對身邊的人時刻保持警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通過自己所學知識去了解社會、親近社會。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還處于情感的發展初期,大多傾向于感性,而情景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加深印象。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小學生都處于較好的生活環境中,很多學習是他們沒有接觸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去營造與文章相關的情景,選取社會中的熱點帶領學生從教材走向生活,從課堂的模擬情景中感受社會的真實生活,真正感受品德與社會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學習“廉頗與藺相如”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模擬生活劇情,展示寬容與諒解的真正內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素養。
(三)轉變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應首先把教學目標進行生活化轉變,讓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良好的社會認知能力。在開展“堅持不懈”相關課題中,教師可以引進相關的歷史典故,如聞雞起舞,通過故事中祖狄和劉琨,為了能夠堅持鍛煉自我,幫助國家平息戰亂,在每日清晨天剛亮時,聽到公雞打鳴就起來練武,日復一日,最終憑著自己的英勇收復了很多城池。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幫助學生認識: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斷努力就可以成功。將教學目標生活化,能夠充分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學生從容地面對生活、端正自我的學習態度。
(四)拓展教學的理論知識
在當前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獨立性,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內化理論知識,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課本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號召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社會活動中學習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促進自我品德的養成。教師要將課本知識拓展到生活,幫助學生辨別實踐生活中的各種交通標志以及生活常識,指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擺正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就是在教學內容中融人生活實踐,將教學目標生活化、理論知識實踐化,通過各種實踐措施來指導小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