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
【摘要】“互聯網+黨建”的治理模式是黨建基層工作理念符合現代化社會建設的體現,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推廣“互聯網+黨建”模式,可以促進社會基層治理理念全面升級。只是作為一種創新理念,“互聯網+黨建”的模式運行與發展尚不成熟,仍需要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促進理念、規劃、體制方面的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黨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拓展
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以黨組織為核心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下,對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進行方法、體制方面的創新。“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質就是如何實現我國政黨在明確自身領導地位的前提下,在價值宗旨、組織結構、規章制度等精神領域與社會現階段的訴求相互協調、配合的過程。
一、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創新的關系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加快,社會利益格局和傳統的社會結構向現代開放的新型社會結構轉型,隨之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基層社會的治理難度。為實現有效的社會治理,黨的政治理念和執政方式都需要積極創新,在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上,強調社會群眾主體的參與性,明確黨委、政府的治理權責,通過對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創新,使基層黨建更好地指導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
(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對黨建領導要求
基層黨委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要切實發揮自己的領導核心作用,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社會治理工作對基層黨委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發揮自身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基層黨委要把握好黨建的發展方向,以人為本開展社會治理工作,密切關注人口流動變化的情況和特點,結合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法治化的新要求,圍繞社會治理創新理念,積極推動基礎黨建的制度、組織、運行體系的創新,從而更全面地做好社會治理創新中的領導工作。
(二)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與黨建統籌協調能力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需要先明確治理體系中各部門的職責,改變傳統模式中由黨委、政府承擔管理職責的模式,鼓勵社會組織群體和人民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具備領導職能的基層黨委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統籌協調能力,調和政府、社會組織、人民群眾之間的利益矛盾,尊重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完善社會治理相關制度,激發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切實維護好群眾利益。
二、構建“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
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踐中,發揮黨建示范作用,促進智慧服務的具體落實,都體現了互聯網信息時代下“互聯網+黨建”的共享化格局思路。圍繞這一特點,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實踐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一)構建合作共享的治理理念
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工作中,如何用社會治理模式替代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模式,是“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的新理念。從傳統的社會管理觀念發展為社會治理觀念,更多地體現了黨建工作已經逐漸擯棄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模式,轉而運用社會全面化的網狀互動性思維進行社會治理。如何積極發揮社會各主體的作用,提高現階段社會民眾與組織團體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參與積極性,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重要問題。將該問題的解答作為“互聯網+黨建”模式下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指導,能有效促進黨和國家各方面資源的合作共享。
合作共享治理觀念是基層黨組織與社會各主體相互合作,在各部門共同建設下樹立的共享理念。為了該理念的成功施行,基層黨組織需要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密切黨組織、黨員、社會群眾之間的合作關系[1]。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理念,不僅是單向面對社會群眾并提供服務,也為黨員群體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合作共享治理理念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黨建部門要轉變自身的工作方式,將命令領導轉化為合作參與,從而積極構建基層社會創新的合作共享理念。
(二)發揮黨建格局引領作用
黨建格局指的是黨建的核心內容,如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綱領和政策等基礎性社會領導方針。在傳統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基層黨組織局限于形式單一的事務性工作,無法在工作實質上突破黨建工作內部格局,長此以往,該模式極大地阻礙了黨建思路的發展,將黨建與社會發展分離開來,無法發揮黨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因此,要發揮黨建格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使黨建工作引領區域內的具體發展和各組織、部門積極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落實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實效。
黨建格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可以有效實現基層社會各主體的參與落實。這其中,黨組織要發揮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以準確的戰略目光精準把握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潛在問題和發展方向,通過黨建格局引領政府工作的模式,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智力與政策的支持。
另外,黨組織與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之間的協調合作也是構建“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的體現。基層黨組織作為各社會參與主體間的利益調節劑,需要發揮自身作用,為社會治理主體提供便利的利益訴求平臺,運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為基層社會治理與多元共治格局的形成提供支持。
三、開拓“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發展空間
(一)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基層黨建工作
運用互聯網思維對基層黨建工作形式進行創新,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措施[2]。以上海某區為例,該區利用手機微信的功能,將社會基層黨員與社區代表組織在一起,將“搖紅包”的形式與“微心愿”公益平臺相結合,讓社區居民將易實現的、不需要較高成本的心愿放置在“微心愿”公益平臺上,由該區基層黨員和社區代表通過“搖一搖”方式認領,并幫助居民完成心愿。該方式創新地將互聯網思維與基層黨建的社會治理工作相結合,無形中鞏固了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執政基礎。
在具體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基層黨組織要全心全意恪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掌握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生活所需,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問題展開基層黨建工作。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主動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增強黨建工作在基礎社會治理中的科學性。
(二)制定工作規劃,提高“互聯網+黨建”系統的科學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部分地方黨組織通過微信、云平臺、微博等新媒體建立基層黨建的新模式,這種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模式為“互聯網+黨建”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3]。但是在工作的實際推行中,對“互聯網+黨建”的系統構建不應該局限在單一領域,需要從社會發展全局進行整體規劃,細化局部發展,形成一個科學規范的黨建工作新體系。
在“互聯網+黨建”的工作規劃中,黨政組織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黨員展開教育培訓,提高黨員整體的教育現代化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將現階段的基層黨建工作整合起來。例如,可以采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基層黨建在職APP管理系統”,在提高管理基層黨員效率的同時,還可以利用該系統對基層黨員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將基層黨員的具體情況與社區基層服務相結合,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效率。
網絡信息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使黨建工作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環境中,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和保障“互聯網+黨建”的工作模式,建設統一的黨建信息和應用平臺,做好相關前景規劃,提高“互聯網+黨建”模式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應用程度。
(三)強化多方合作,建立“互聯網+黨建”的工作互動機制
對基層社會治理而言,這不僅是傳統價值層面的改變,而是一項具體的實踐行動[4]。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互聯網+黨建”的工作模式需要有相匹配的體制保障,以促進其工作的落實。
結合這一觀點,我國基層黨建在社會治理工作中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公共管理互動平臺,面向社會群眾征集各項制度的實施意見,解決群眾反饋的實際問題等。基層黨組織可以通過該互動平臺處理群眾訴求,遇到需要相關責任單位處理的問題,可以直接利用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將問題上傳給相關單位處理,提高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工作效率。
四、結語
發揮“互聯網+黨建”模式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需要明確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之間的關系,明確基層社會產生矛盾的關鍵問題,構建“互聯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在解決基層社會矛盾實踐中提升“互聯網+黨建”的實踐能力,要堅持以黨的建設為指導方針,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以互聯網為基礎,開發具備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網絡互動平臺。
【參考文獻】
[1]韓冬雪.發揮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的復合效應[J].人民論壇, 2017(25):106-106.
[2]中央黨校省部班(61期)“全面從嚴治黨”研究專題支部二組.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珠三角的探索與實踐[J].理論視野, 2017(05):67-70.
[3]曲孝麗.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加快實施基層黨建“萬千百十”行動計劃[J].人民論壇, 2017(s2):122-123.
[4]曹海軍.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J].政治學研究, 2018(0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