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茶花 尹積棟 伍小梅
【摘要】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灌輸式的學習狀態,都滿足不了時代的需要,實現不了課程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的教學效率,作者根據課程內容,借助藍墨云班課APP開展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活動,并選取識字教學模塊,具體闡述教學設計,最后選取6個教學班開展教學效果調查,進一步證實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關鍵詞】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教學
【基金項目】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7YB342)。
一、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法作為高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前教育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提高學生語文理論素養和培養其教學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1]。怎樣才能把學生教會,使學生學得通,并能正確使用所學知識,是擺在高職小學教育專業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筆者充分運用混合式信息化手段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從課程的特點、混合式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改革效果等幾個方面來淺談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及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的教學概述
小學語文教學法是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該課程以開闊的視野、典型的案例,展示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主要內容涉及課程基本理念、拼音、識字、閱讀、寫字、口語教學、語文教師素養等方面。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所具備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學生要具備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關教法、教案設計、實習案例分析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積極研究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技術融入課程教學模式,通過該模式,簡化教學任務過程,激發學生自主探討的興趣,同時幫助師生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三、混合式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
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兩種方式的結合。有學者認為,混合式信息化教學不僅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個性化學習時間, 而且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在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指引下,課堂教學模式將產生重大變革,這場教學變革既強調貫穿課程始終的在線學習、虛擬學習等線上學習,也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該學習模式旨在發揮傳統課堂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筆者采用藍墨云班課教學助手APP作為教學探索應用平臺,研究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
四、混合式信息化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藍墨云班課APP進行教學,在課前自主預習、課中知識學習與教學實踐、課后拓展延伸等方面進行混合式信息化教學。為了方便展示具體的教學過程,筆者主要選取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中的識字教學模塊來進行展示。
(一)課前自主預習
筆者在進行內容教學前,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在藍墨云班課APP做足課前準備資料,準備好識字教學Flash動畫視頻,設計課前任務單和課前任務參考知識資料,推送優秀教學視頻案例和微課。
課前任務是讓學生通過預習教學平臺上傳的任務單,觀看微課視頻等資料,初步理解識字教學過程的設計步驟和教學方法,并按小組討論設計歸類識字教案和試講PPT。同時,要求學生利用課外實踐時間,深入小學,觀摩小學一線教師課堂教學。課堂觀摩后,學生需要在手機教學平臺上做調研測試,反饋觀摩感受。
(二)課前導入,效果檢驗
筆者首先通過藍墨云班課APP教學平臺查看課前學生提交的課堂觀摩反饋,把握學生對課堂識字教學設計掌握程度,然后通過教學平臺的舉手功能,邀請學生跟同學們分享下小學課堂觀摩感受。
(三)小組匯報,交流展示
通過小組自我推薦,筆者挑選兩個小組上臺展示匯報課前任務“歸類識字教學”。學生在聽取小組匯報展示過程中,通過教學平臺點評并總結識字教學過程。小組匯報完成后,筆者根據手機點評結果,跟學生一起來分享識字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深入講解本次內容的重點。
為了及時考核學生對重點的掌握情況,筆者現場通過教學平臺推送測試題目。根據反饋結果,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識字教學過程的設計,但對識字教學方法的應用理解不到位。為了讓學生掌握識字教學方法的應用,筆者繼續通過教學平臺現場推送歸類識字微課視頻和識字Flash動畫,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理解和掌握難點。
(四)情境構建,任務分析
筆者先通過教學平臺推送小學一線教師任務視頻,觀看完視頻后,師生共同分析任務,明確任務要求,理解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即不同識字教學內容下教學方法的應用。
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看圖識字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平臺上推送識字游戲軟件,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突破難點。接著,筆者繼續推送有關識字教學策略和方法應用的測試題,通過反饋,88%的學生對識字步驟設計掌握到位,35%的學生對方法的應用還是沒有很好掌握。根據測試反饋,筆者立即調整教學策略,明確問題,提煉難點,強調看圖識字和隨文識字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五)識字教學設計,分組協作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案設計,并制作道具,直觀展現識字教學。筆者通過觀察教學平臺上的小組討論情況,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小組設計活動中,對小組教案設計過程和問題進行指導。接著,學生借助教學平臺,拍攝上傳小組設計成果。各小組成員在平臺上可以對小組設計方案進行評價和點贊。
(六)小組展示,小學教師點評
根據教學平臺上各小組間的評價結果,筆者挑選評價較高的兩個小組進行匯報展示,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連線小學一線教師參與點評。小學教師分別對看圖識字小組展示和隨文識字小組展示進行點評,各小組根據匯報情況和小學教師點評,討論各自教案設計,并進行修改,完成任務。
(七)課后拓展延伸
教學活動結束后,各小組利用見習時間進入小學開展賽課月活動,在小學真實課堂上落實課中教學任務,體驗小學教學真實環境,提升學生對小學教師職業的認同。同時,各小組可將小學真實課堂實踐教學視頻上傳至教學平臺課后討論區域,小組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觀摩視頻,并提出點評和改進,相互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五、教學應用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中實施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后,筆者借助藍墨云班課APP進行輔助教學,學生通過參與線上與線下活動,掌握完成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技能,實現了課堂的學習延伸,提高了學習效果。
筆者自從2017年3月使用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模式以來,在藍墨云班課APP教學平臺上創建了小學語文教學法班課6個,累計學生289位,開展活動126次,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占有率達97%,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在學期末,筆者借助藍墨云班課APP對授課班級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5%的學生喜歡參與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89%的學生非常關注教學平臺上的經驗值積累。由此可見,筆者借助藍墨云班課APP開展混合式信息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受學生歡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高。
六、總結
通過上文教學過程設計摸索課程建設,逐步建設相關的課程資源,真正實現完全的線上線下教學活動。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筆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借助藍墨云班課APP開展混合式信息化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并開始逐步向自主課前學習、自主探索學習方向轉變。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筆者后續的研究工作將放在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方面,重點研究基于OBE理念的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合理的課程教學評價,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馬海波,石月蘭.翻轉課堂模式下激發高職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探索——以“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05):23-26.
[2]陳震乾.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學課堂探索——以液壓氣動課程為例[J].職業,2018(11).
[3]張海青.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設計——以中職TCP/IP協議一課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5):8-10.
[4]石月蘭.創建高職“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03):145-146.
[5]陳蓉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在中職音樂的應用——以《命運交響曲》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J].智庫時代,2017(10):133,136.
[6]石月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4(03):123-125.
[7]汪德露.基于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藍墨云班課APP在教學運用中的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26):221-223.
[8]楊麗萍.淺談高職《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學改革問題[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