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本文是基于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首先,闡述通識教育基本內容;然后,分析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現狀,存在課程設置適應性有待提升、師資力量有待完善等問題;最后,在通識教育視野下,為促使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展開,給出構建體育通識課程、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加強交流與溝通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通識教育? 大學體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005-02
大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保證學生學習到更多專業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能夠擁有良好身體素質。通識教育是大學各項學科的整體規劃與設計,需要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使得學生在大學體育學習當中得到全面發展,符合社會市場中對人才的需求。所以,本文將針對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措施等內容進行相應闡述。
1? 通識教育基本概述
通識教育最初起源于歐洲,是許多歐洲國家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通識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通識教育更加人性化,主張育人為本,強調受教育者的地位,需要將受教育者視為“全人”展開相應的培養與教育工作[1]。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主觀能動性。第二,通識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質教育,需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急基礎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意識以及社會意識等。第三,通識教育主要是一種思維教育方式,需要全體大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通過通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與進步提供保障。
在我國一般情況下會從性質、教育目的以及內容方面對通識教育進行理解。如果從性質角度出發,通識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如果從教育目的角度出發,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素養,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如果從內容角度出發,那么是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2? 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現狀
2.1 課程設置適應性有待提升
從目前大學體育教學中不難看出,仍然存在課程設置較為單一的問題。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做出相應的穿心與完善,這一情況的產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產生嚴重影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那么老師的教學活動將無法正常展開,那么體育教學將會失去意義。盡管在如今通識教育背景下,各個高校已經做出改變與創新,但是在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2]。比如,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多樣化,這種情況的產生,將會體育項目規模較小的問題產生,使得許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體育課堂與活動當中。再如,許多體育項目只能在課堂當中進行,在課堂之外沒有相應的運動場地。該種教學思路仍然沒有得到創新,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
2.2 師資力量有待完善
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大部分體育當中都是通過體育學院的嚴格選拔。體育老師能夠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但是在人文素質教育上相對缺乏。所以,在如今通識教育背景下,體育老師的素質有待提升。不僅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行強化,還需要掌握更多的人文素質教育知識,這樣才能在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當中,充分發揮老師最大的作用。
3? 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措施
3.1 構建體育通識課程
在如今社會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先進的教學設施以及教學設備等已經逐漸融入到教學當中,并且為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便利。所以,在進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時,可以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等應用在其中。這樣不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教學環境。并且在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技術當中,擁有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3]。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在利用創新的方式對通識教育課程進行完善的前提下,還需要對保持學生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進行充分考慮。比如,在大學體育教學當中,老師對教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與研究,在了解通識知識的基礎上,對體育知識當中實用性較強、文化內涵較強的模塊進行挖掘,以此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知識學習當中,同時能夠掌握更多通識知識。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過,需要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到更多體育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與文化素養。
3.2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在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體育老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為保證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體育老師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還需要擁有一定的通識理念與人文理念等。這樣才能保證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將通識教育更好的融入其中[4]。為學生帶來高質量課堂,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學校方面需要做好老師的培養工作,培養體育老師的責任心、教學能力與專業技能。通過培訓需要讓老師意識到,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等進行創新與完善。不同階段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所以,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體育教學模式與體育活動等。同時還需要讓老師意識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保證學生在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針對體育老師的教學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針對日常教學當中表現良好的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獎勵。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其他體育老師的教學意識,端正工作態度,為學生帶來高質量課堂。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位體育老師在教學當中,能夠更好將通識教育融入在其中,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3.3 加強交流與溝通
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是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日常教學當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需要進行積極交流,針對老師講述的內容學生可以進行配合或者合理的質疑。通過交流與溝通,可以創造良好學習環境[5]。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更加愿意向老師訴說。在訴說當中,老師可以對自身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進行及時了解。這為老師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更多動力,同時需要在課堂當中積極觀察了解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當中。及時對學生體育技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采用更好的知識融合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保證體育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識教育是高效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在通識教育下,高校體育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老師要肩負起自身責任,豐富教學內容,采用更加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模式。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培善,陳景源,吳韶光,等.大學體育演繹通識教育之課程內涵——以同濟大學攀巖課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4):55-57.
[2] 盧青,孟憲斐.通識教育視野下理工類高校學生大眾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5):77-79.
[3] 陳曉春,張志鍇.通識教育視野下福建省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及綜合改革的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2):44-47.
[4] 張雪梅,徐東.轉型發展背景下“通識課程”改革研究——以保山學院為例[J].保山學院學報,2017,36(1):77-84.
[5] 夏巧玲,劉海雷.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4,28(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