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印發,人們逐漸認識到綠色發展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汽車產業在制造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從汽車制造業的視角出發,對汽車制造業實施綠色制造的動因及其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對汽車企業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適時變革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綠色制造;企業績效;汽車企業
在工業化的進程中,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逐漸被提上日程。汽車企業在制造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因為,汽車企業不僅需要大量技術投入,而且汽車產業與其他制造業關系緊密,汽車產業的變革會帶動甚至倒逼其他產業加速綠色化。工信部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以新能源汽車 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為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通過將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技術與汽車制造業融合,推進汽車產業生態變革,重塑新的競爭優勢,為我國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汽車強國提供機遇。
1996年,美國制造工程學首次在《綠色制造藍皮書》中首次對“綠色制造”這一概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且此后美國制造工程學會在其網站上單獨設置了“綠色制造”這一欄目,且定期會舉行與“綠色制造”有關的會議。從此綠色制造逐漸流行起來。
一、企業綠色制造動因
(1)政府法律法規要求
近年來,關于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逐漸增多,從1989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后,1990-2000年我國共頒布了15部與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辦法,而在2000年至今與環境有關的管理細則頒布數較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2004年頒布的《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200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2008年頒布的《水污染防治法》等。在交通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汽車企業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下主動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及在生產過程中提倡節能減排,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維護自身發展能力,才能在不斷變換的外部環境中生存。
(2)環境污染成本
企業在造成環境污染后,環境污染物的處理及其相關的成本與企業一般的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相比并不算低。環境污染物的處理及相關成本包括環境污染物存儲及處理的成本、實施處理的技術人員的成本、環境污染物存儲設施的成本以及這些設施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成本等。與其在污染產生后再采取行動,不如在制造伊始就將綠色理念融入設計、制造過程中。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的的實現,綠色制造與全面質量管理相結合,形成全面質量環境管理。
(3)消費者意識
消費者已經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影響,因此在購買所需商品時,有些環境意識強的消費者會對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比較重視,企業通過履行環境責任才能在消費者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從而提升競爭力。
二、企業綠色制造與企業績效
當前對綠色制造的研究多圍繞在綠色供應鏈方面,王世忠(2005)構建了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體系標準,并闡述了該標準如何實現才能達到最優。其次建立了綠色供應鏈背景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李冰(2008)指出企業進行績效評價是對企業綠色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的有效手段,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才能在行業中走的最遠。王洪玲(2015)指出綠色供應鏈是企業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在較短時期內,并不能給企業績效帶來顯著的幫助。鑒于此,本文提出假設H1。
H1:企業實施綠色制造對企業績效正相關
本王選取2012-2017年在滬深上市的21家汽車企業,研究其綠色制造措施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本文以綠色制造措施(MFE)為自變量,以企業績效為因變量,以企業規模(SCE)為控制變量。其中自變量通過對企業綠色制造措施打分獲得,企業績效以總資產收益率(ROA)來衡量。對企業綠色制造措施的打分借鑒李正(2007)的指數法,將企業綠色制造分為三大類。包括從源頭防治、污染修復、環保類產品,每個類別1分,每家企業最高3分,最低0分。根據回歸結果可知,汽車企業綠色制造與企業績效之間呈現正相關作用。
三、管理啟示
(1)企業首先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國家政策代表著今后發展的總體趨勢,在企業內推進綠色制造戰略,基于戰略角度對企業資源進行配置。經過以上實證研究可知企業實施綠色制造戰略對企業績效具有促進作用。因此企業在響應國家政策的同時應該主動對綠色制造進行開拓,從而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不同的企業在綠色制造上的主動性不同,會對企業資源配置以及決策實現產生不同的效果。汽車企業應該主動采取綠色制造措施,從而能夠獲得優質的資源、更多方面的支持、更高級的市場等。
(2)企業應該重視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企業綠色制造需要企業綠色創新能力的支撐。這里的綠色創新能力包括設計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與研發創新能力。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瞬息萬變,企業現有的創新能力多數情況需要不斷的提升才能滿足企業穩定發展的需要。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企業將獲得價值高、不可替代的的創新技術。設計能力,能夠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綠色程度;技術創新能力能夠為企業綠色制造提供技術支撐;研發創新能力,能夠為綠色產品的產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世忠.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及其績效評價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4.
[2]李冰.企業綠色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3]王洪玲.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5.
作者簡介:段瑜(1992—),女,碩士研究生,單位:上海海事大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