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英 田澤輝 顏粉 鄒婉旗 黃文鈺
摘 要:高校作為中國教育的載體,是展示中國人才培養成果和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而記載高校創建和發展歷程的校史則凝聚了高校的人文內涵。為順應時代潮流,促進中日高校之間交流活動的更進一步開展,部分高校開始了校史的日文翻譯活動。基于此,以河南科技大學校史日文翻譯為基礎,結合國內其它高校的校史日文翻譯成果,得出一些結論,以期對其它高校的校史日文翻譯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翻譯;日語;校史;高等學校
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日兩國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背景下,為順應時代潮流,推進中日高校之間的交流,部分高校進行了校史的日文翻譯活動。由于中日歷史文化的差異和社會環境的不同,中文校史里一些經常出現的詞匯并沒有唯一的日語單詞與之對應,這種情況下對于詞匯的選取就要反復比較、拿捏。基于此,以河南科技大學校史的日文翻譯為基礎,以舉例論證的方法,選取了一些特色詞匯進行分析說明,以期對其它高校的校史日文翻譯有一定幫助。
實例一:
實例二:
實例三:
針對校史的翻譯語境,「改稱」相較于「改名」更為合適。「改稱」不僅適用于“機構和組織”的名稱改變,而且帶有“將至今為止使用的稱呼“更換的一個時間跨度感,更貼近于中文中的“更名”之意。因此在“更名”一詞的翻譯上,我們選用「改稱」這個日語詞匯。
通過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發現:看起來意思十分接近的詞在具體使用上是有細微差別的。在校史的日文翻譯過程中,除了上述四個詞匯這樣較為普遍的存在,還有很多別的詞匯需要斟酌,一些詞的日文翻譯要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如“學院”的翻譯。也有些詞想傳達的概念是日本所沒有的,例如“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等。語言學習要踏實,翻譯的過程也要力求精準,只有仔細推敲每個關鍵詞才能保證句子的正確性,從而使整篇作品的翻譯更接近日本本土語言習慣,才能盡量減少誤差的產生,更好地發揮校史日文翻譯的作用。通過對這些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情況的研究分析,了解這些詞在表層含義以外,在具體語境中發揮的作用,既能加深翻譯人員對這些詞的理解,也能讓讀者在閱讀翻譯作品時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偏差。基于譯者精力和能力的有限性,只研究了校史日文翻譯過程中出現的高頻詞匯,還希望這些研究能對讀者了解中國和日本的校史時發揮一些作用。
[參考文獻]
[1]賀佳.日語翻譯教學中的常見問題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 .
[2]胡笑銘.日語翻譯技巧中的描述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
[3]王思盈.日語翻譯面對的語言文化差異問題分析[J].農家參謀,2019(05).
[4]覃霄.文化視角下的日語翻譯轉換表達——評《日語翻譯理論與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06).
為河南科技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經費資助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