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應注重對小學生語文基礎的培養,還必須從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多個角度出發實現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而以往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教學模式,是無法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而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有助于小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 中來,對于強化教學效果具有促進作用。鑒于此,本文首先對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價值進行了簡要分析,并詳細探討了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師生互動 ? 小學語文 ? 教學 ? 應用
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助于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來,在歡樂愉快的課堂氛圍當中,學生可以自主表達自身的想法,不僅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的盲點,從而有針對性展開語文知識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還能夠對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思維能力、自主學習意識等進行全面培養。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教學內容與計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展開語文知識的探索,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在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學習中,還應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職能,確保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高效展開語文知識的學習,并在長時間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1]。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良好的師生互動至關重要,有助于學生更加尊重、信任教師,從而積極主動表達自身的想法,同時參與到課堂互動、討論和語文知識學習中來,最終為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因此合理的師生互動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能力的提升。在合理師生互動的背景下,能夠營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和共同努力探索中來[2]。小學語文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職能,鼓勵學生積極展不開合作,共同努力完成語文知識學習任務,不僅可以營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知識具有豐富性、多樣化、內涵豐富的特點,要想促使學生在長時間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注重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感悟和不斷積累[3]。小學生要想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發揮好引導職能和媒介功能,促使學生同語文知識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而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通過交流掌握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理解能力,為將小學語文教師的功能全面發揮出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保障。
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從從營建良好師生關系、構建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科學提問實現有效互動、營建話題引到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等角度出發。
(一)營建良好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對于實現有效師生互動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新時期,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師生互動關系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注重營建良好師生關系,因此從小學生心理角度出發,給予學生充分的愛護、關心和尊重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與自己之間的平等地位,只有平等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夠激發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4]。
例如,在《黃繼光》一課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文章閱讀,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此基礎上教師參與到相關話題的討論中來,共同分析“黃繼光值得學習的優秀品質有哪些”等,在共同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營建良好師生關系,實現有效師生互動,為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構建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較強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要想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功能全面發揮出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引導職能,通過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語文知識,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實現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目標[5]。而引入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同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鹿和狼》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綜合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和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對話和表演中來,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識內容,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互動,為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科學提問實現有效互動
科學提問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形成順暢的交流與溝通,是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的重要途徑,因此,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在全面分析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語文基礎的背景下,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提出問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熱情,為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和交流中來奠定基礎[6]。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給予學生引導,鼓勵學生逐漸深入思考語文知識,成為語文知識學習的主體,從而構建生動有趣的小學語文學習課堂提供保障。
例如,在《憫農》一課教學活動中,在課文通讀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提出“我們三餐吃到的菜是怎么得來的?”、“農民勞作為什么如此辛苦”等問題,在共同探討、積極發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對農民烈日炎炎下彎腰種植蔬菜與水稻的情境產生深刻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應注重珍惜糧食。在這一有效師生互動的背景下,可以將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情境以及事物引入課堂,促使小學生構建起生活與語文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實現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
值得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科學提問營建良好師生互動關系的過程中,還應注重給予小學生鼓勵與評價,引導小學生逐漸學會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和回答問題,從而在長時間學習過程中形成語文知識學習興趣以及自信心,為學生未來的語文知識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營建話題引到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
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積極構建多個話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以及師生互動中來,因此所營建的課堂活動話題應具有一定趣味性和開放性,實現調動學生思維的目標,為學生在互動中得到更多的溝通和交流機會提供保障[7]。
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教學中,針對這一趣味性知識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在制造討論話題時,可以引入“假設沒有足夠的小石頭,烏鴉應該怎樣才能喝到水呢?”這一趣味性話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探索和學習中來,在積極主動發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被有效調動起來,感受到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在合理創設討論話題的背景下,也能夠實現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為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對師生互動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并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應從營建良好師生關系、構建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科學提問實現有效互動、營建話題引到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互動等角度出發,為將師生互動的功能全面發揮出來,為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聶文俠.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探究與實踐——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4):41-43.
[2]李磊,付建設.以情感人 用情育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9):11.
[3]劉健.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15.
[4]陳金輝.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52-53.
[5]周玉琴.基于移動終端互動探究式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9,(03):55-56.
[6]陳明太.意象互動 言意共生——小學語文語用教學實踐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62-64.
[7]宋輝.師生互動探究合作——論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8):217.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