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社會對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對應用型本科專業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實踐性教學作為應用型本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特征, 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與關鍵。本文通過直面并深入剖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為本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轉型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轉型發展;實踐性教學;改革與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傳統的地方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要,走內涵式、特色化的轉型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莆田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執行學?!盎鶎庸歉?,行業中堅”的人才培養定位,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需要,具有社會責任感、較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個性鮮明健康、有特長專長的應用型設計人才。
實踐性教學作為應用型本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特征, 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核心與關鍵。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探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重新的認識和研究,如何著力造就一批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應用轉型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在實踐教學中,深入分析我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是目前本專業有效教學研究所面臨的迫切課題。
1 應用型本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應用型本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走向市場,實現課程社會化和實用化。這就對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視覺傳達設計的一些實踐教學內容設置老舊,更新緩慢,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實用性和綜合性,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能”的觀念仍然存在,沒有把握實踐教學的
真正內涵,把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關鍵因素,僅停留于實踐設備的是否先進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程度。這種片面的實踐教學目標造成了實踐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很多教師在現行的實踐課程結構中,將一種設計的元素、片段或類型等作為實踐環節的依據,致使實踐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片段式的模擬實踐,忽略了多學科交叉融合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必要性,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設計實踐知識”,無法真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個性化,實踐效果不理想。
1.2 實踐教學師資薄弱
莆田學院視覺設計系的教師大多來自各大藝術院校畢業的研究生,學校一畢業就從事教學任務,沒有實踐工作經驗;一部分教師雖然任教多年,但脫離了實踐市場的步伐,只能按部就班,憑借過往的經驗教授學生,或概念性地傳授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缺少對產業市場實踐的經驗,無法將知識傳授轉換到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上。
1.3 實踐教學條件不完備
目前,實踐教學儀器設備不足,人均使用設備的占有量也嚴重不足,學生運用設備實踐操作的機會和時間短;有些設備缺乏專業的操作員,導致形同虛設,設備更新的速度遠落后于生產發展的速度和易耗品設備不能及時更新、補充,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們實踐教學的效果。同時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困難,廠中校和校中廠子虛烏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缺乏系統的建設規劃和科學管理,綜合利用率不高。實踐教學條件的不完備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要,嚴重影響著實踐教學的質量。
1.4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難深入
學校與企業各自在資本投入、價值創造、風險承擔等方面存在利益沖突。學校往往忽略企業方追求經濟效益的本質, 同時也未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技術支持、人才供給、宣傳策劃、科研轉化、職業培訓等為企業提供一定的服務。而企業方也出于對商業機密、人才培養后學生的去留、經濟效益等因素的考慮,只讓學生參與一些模版式 的作業,實質性合作不強,合作流于形式,實踐效果差。
2 實踐性教學創新改革的先決基礎
2.1 張揚個性,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
個性化是設計師對視覺傳達設計個性差異的獨到見解。學生和學生之間對設計認知過程存在差異性,正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體現獨特性的課程價值所在。在實踐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實踐設計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學生在個性釋放的過程,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個性化的表達,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2.2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日本構成教育家朝倉直已曾言:“一位優秀的設計藝術家,需要有敏銳的美感及豐富的創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思維?!眲撛煨栽O計思維是設計教育的靈魂,如果思維問題沒有解決,方法就成為固有的、現成的樣式,對于設計沒有任何意義。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思維訓練需要基礎提升與實踐過程的思維及反思,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2.3 著眼本土文化,注重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有文化自覺意識。學生自覺地傳承地域優秀的民族文化,重新認知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從固有的設計思維、設計框框中走出來, 從多元化的設計風格中重新構建個性化的特色,還可以滿足應用型本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為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顯著目標。文化自覺是一個充滿實踐意向的理論概念, 它既強調各類人群對其所屬文化進行獨立的精神探索和深刻反思, 也包含進行文化改造和創新的行動意志。[1]著眼于本土文化是在主題文化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征,在有效的傳播設計的信息的同時傳承與創新本土文化,那么學生的設計文化立場也便落實到為地方的經濟現狀而設計。
2.4 注重以實際問題為導向
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睂W生通過問題開始思考,養成善于質疑、思考問題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思維的必要課題。[2]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學習,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需求,而為客戶創造價值就要知道客戶需要什么。因此,首先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才能解決問題,要知道什么問題值得解決。
3 應用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新思路
3.1 增強實踐性教學意識,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1)加強教師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 樹立正確的實踐教學觀。正確認識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是實踐性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教師作為實踐性教學的主導者必須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實踐教學觀。首先,應通過廣泛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思想大討論,以提高廣大教師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促使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產生自覺性,從而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完善繼續教育和赴企業實踐鍛煉制度,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實施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資金的投入,完善教師培訓形式,分層次、多渠道安排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 特別是教師知識更新與拓寬的培訓,以應對時代步伐的需求。為切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建設一支專業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兼備的教師,應當鼓勵、支持教師赴企業掛職實踐,這其中涉及政府、學校和企業,應當各盡其責,政府撥款,企業給教師提供實踐性教學的便利條件,學校制定完善的專業實踐制度,避免出現形式主義。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教學能力、研究開發能力、應用能力及社會服務能力,成為“雙師雙能型”教師。
3.2 改革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構建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體系要體現地方產業結構特征及其技術水平,必須貼近當地企業生產和管理實際,本著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該與職業崗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一致,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從學校所學來的知識能很快接受市場的挑戰。
(2)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應用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應當設立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現“綜合性”“實用性”的教學特色,引進實用性項目和實用性項目結合的橫向課題,培養務實的設計人才。比如:以地方文化產業為主題式的綜合性教學內容,使實踐性教學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對接起來。培養以技術或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其培養途徑也應當是多方位的,比如隱性課程、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在專題講座、專業實踐活動、第二課堂等環節中融入莆田地方文化特色的媽祖文化教育內容等,從而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3)以職業技能提高為重點,采取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為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需求和變化,挖掘區域文化的可利用資源,重新審視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新方向,不斷地探索新的能夠為地方設計服務的資源從而產生符合地方特色的產業完美對接,建構自己的專業特色。其采用的形式,可以建立符合地方產業發展的校內實訓室,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學生參與商業設計項目進行設計研發,基于案例、實務都應來自企業的真實運作進行教學內容設定,要依托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行設計教學實踐;可以建立學科性文化創意設計公司,結合本地的產業結構或市場需求的實際項目培育自主品牌產品進行拓展,形成專業特色。[3]
(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條件是實施實踐教學最基本的物質保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條件。首先,針對當前學校教學硬件條件不完善,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打造能夠“模擬工作情境、再現工作流程、反映崗位要求、提供角色體驗”的校內綜合性教育實踐基地。[4]其次,構建校企合作發展聯盟,推進校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關鍵是積極回應企業需求,努力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局面和良性循環。高校要為企業提供技術、管理、企業知名度等方面獲利,企業要為學校轉型發展服務,同學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培養人才全過程。企業要讓學生參與核心工作,以實際工程成果完成一定的作業,使學生能夠零距離地接觸到一線企業的創意設計文化,并了解到真實的創意產業市場需求,努力在校學習期間補充自己所缺,努力成為適應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的設計人才。[5]最后,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管理。學生要接受企業和教師雙重管理,學生的能力不能僅有學校單方面評定,而是由社會、企業、客戶來檢驗。
在應用轉型背景和市場需求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對自身發展和專業特點,制定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確定實踐培養目標,對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形式與方法作科學合理的定位,通過構建企業與專業的合作發展聯盟,推進校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真正地為產學研服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研究的實踐環境,同時根據地方特點,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轉型任重道遠,應實時立足市場,著眼于行業的發展,不斷探索與改革發展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鈕黔.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十大轉型之路[J].企業文明,2016(2):28-33.
[2] 周志禹.思維與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70.
[3]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育人新路徑——記重慶文理學院的轉型發展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3-11-18(12).
[4] 周斌.文化創意產業視野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思考[J].裝飾,2010(1):94.
[5] 黃麗燕.文化創意產業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的影響[J].裝飾,2010(6):143.
作者簡介:連曉君(1980—),女,福建仙游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