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維志
摘 要:美術治療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心理治療法,應用于特殊兒童教育領域當中,并成為輔助兒童心理與情感康復的有效措施,作為特殊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掌握美術治療的相關理論,在美術教學當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內容的設置,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觀察繪畫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尤其是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繪畫作品的創作當中鍛煉他們的眼、手和腦的協調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關鍵詞:美術教育;特殊兒童;補償教育
“美術治療法是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種藝術療法,這是由精神分析家南伯格創立,它主要是繪畫者通過繪畫工具進行作品的創作”,在整個過程中將自身意識內的壓抑情緒表現出來,并且讓繪畫者在心靈上、情感上和思想上得到能量釋放、情緒宣泄,起到康復心靈的作用,并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以此來達到治療的效果。美術治療法應用于特殊兒童的教育當中,可以讓兒童通過繪畫將自己的內心抒發出來并將對周圍事物的認知主觀地呈現出來,教師則需要鼓勵并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參與到繪畫創作當中,讓他們可以通過欣賞和分析藝術作品感悟生活當中的美,并提升自身對于生活的熱愛。因此面對特殊兒童,以繪畫為代表的美術教育課程就如同游戲一樣,是一個減壓的過程,讓他們無須背負思想壓力就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動手創作;同時也是一個認識過程,從感性角度出發,最直接讓他們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途徑,替代日常生活中他們很難通過言語清楚地表達出的,自己對于生活的認知。繪畫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一進入繪畫的世界,孩子們就可以置身其中,激發創作作品的想象力,讓其獲得心靈上的完整;在美術教育課堂中通過藝術手段讓孩子們對具體的事物有一定的形象記憶,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回憶自己所見到的事物并通過手繪的方式將其描繪出來,若是有出現錯誤的地方可以讓學生反復觀察,這種重復就是在培養學生觀察和識別的過程,這易于讓特殊學生在美術創作當中增強其他人的互動和交流,提高鼓勵能力的同時更好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環境。
目前美術課程已經普及到我國諸多的特殊學校,但是很多情況下大家并關注到美術治療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美術創作對學生的引導,很多時候教學都存有機械性、盲目性和隨意性,某些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沒有針對性,忽視了這群特殊兒童的內心和情感的需要,多采用了正常學校授課的方式,機械地進行知識的傳授,這種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的宣泄與表達,這會影響到特殊兒童心理恢復進程。
美術治療方法的運用并非等同于常規美術教學,兩者所強調的重點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時候美術治療更側重于在心理上對學生加以干預,嘗試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并讓學生通過美術創作的過程將其壓抑的情緒發泄出來,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建立與正常兒童相互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項目的展開前需要了解學校特殊兒童的具體情況,他們很多時候會因為自己身體的缺陷,導致性格孤僻,很少與家人和同齡人進行交流,在內心深處他們背負著較為沉重的心理壓力,這就需要通過美術治療的方法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和自卑感,這就要求教師明確美術治療主要是以心理疏導為主,不僅在知識上傳授美術技能,更多的是在強調學生心理教育,在教學當中需要著重思考如何消除學生自卑、焦慮等情緒,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尤其是特殊學生他們有較深的心理問題,如何解開心結就成了教師應該關注的重點。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必須具有針對性,美術治療作為一種媒介手段,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與往日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外,還要讓他們在內心深處可以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如在初期可以通過讓學生繪畫自畫像,或者是互畫自畫像等,這種互動的教學讓學生可以仔細觀察他們平日里的伙伴,并以繪畫的方式將其內心有效呈現,從側面反映出了這群特殊兒童對于周圍伙伴的認知和評價。與普通學生相比,特殊兒童的內心更加的脆弱,若是直言他們作品則會增加其內心的負擔感和不安全感,甚至排斥繪畫,這就需要教師適度的把握教學的難度、控制教學課堂上所采用的評價表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和贊揚,從而觸發他們目標達成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引導他們會愛上美術,建立特殊兒童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自信,并勇于展現自我。
美術治療可以視為特殊教育當中的補償教育,由于這些兒童受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身心都區別于正常學生,尤其是在感覺和認知上具有缺陷,這時美術治療可以在其生理和心理上給予一定的補償,彌補和豐富這些特殊孩子們的溝通渠道,以繪畫或者是符號媒介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從內心就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態度,學會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穩定情緒;從智力開發角度來看,美術治療可以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鍛煉他們思維創造力,有時甚至可以矯正他們智力障礙,長久之后他們對于繪畫造型、色彩構成或者是興趣培養都具有一定的敏感度。
美術治療對于特殊兒童來說有著獨特的優勢,這是語言溝通方式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通過美術特有的非語言溝通將其象征意義表達出來,探索特殊兒童潛意識心理動態,對兒童康復治療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紅.美術治療的理論與方法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周紅.美術治療及其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7(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