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強
【摘 要】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并成為農村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實踐內容,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本文分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并針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鄉村旅游;農業經濟;思考
鄉村旅游主要是指鄉村開展的旅游,田園風味是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賣點。一方面,隨著休假制度的調整,人們的休息時間大大增加,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休閑消費;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使人們逐漸將旅游和休閑納入到生活方式之中。鄉村旅游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領域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旅游發展將順應鄉村振興的潮流,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一、發展鄉村旅游對振興農業經濟的作用
1、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
我國農業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在產業結構是能夠卻較為單一,一直是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包括林牧、漁業、養殖等作為輔助行業,總體來講受到自然地理環境較大的影響,農業技術含量低,農業生產缺乏經營性和高效性。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業經濟發展也提出了產業化的要求,而發展鄉村旅游不但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豐富,還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豐富農業經濟內容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只有科學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才能真正引領農業經濟的振興。
從鄉村旅游的實際作用來看,帶動了農村相關的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手工藝品加工、商貿、運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的二、三產業也有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2、有利就近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我國農村人口占有總人口的較大比例,在現代化農業的促進下,農村剩余勞動力也逐漸增加,很多的農村剩余勞力都流向城市。發展鄉村旅游,不但旅游行業能夠解決剩余勞力的工作,相關產業的發展也能夠解決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鄉村旅游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不高,還能夠讓勞動者就近工作,不但避免了勞動者的離鄉背井,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勞動者在家鄉圍繞旅游,開展特色經營和服務,還能夠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對農民而言是具有很多的實惠的。
二、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與振興農業經濟主要思路
1、發展鄉村旅游,生態環境是基礎。
生態環境本來就是鄉村旅游得以興旺的基礎。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貼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屬于人類的。生態旅游正是這一傳統哲學思想在旅游業發展方向上的體現。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享受的同時,也使城市失去了人類不可缺少的自然環境。鄉村游,正是人們意識到環境的惡化將使人們失去棲息地以后,成為城市人追求的新方向。我國鄉村游必須走生態旅游的道路,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持久而興旺地發展下去。
2、發展鄉村旅游,傳統文化是內涵。
鄉村旅游開展所依托的資源,不是先人遺留下來的、死氣沉沉的、被稱作凝固樂章的靜景觀,不是靠恢復、模仿而再現的歷史場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環境的高度,濃縮在有限空間中的民俗風情,而是世代伴隨人類繁衍、進化、充滿生機與興旺景象的能將游人融入其中的環境、氛圍和活動。信息革命在使世界經濟飛速發展并進入一體化的同時,也造成世界城市趨于文化一體化的惡果,世界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多旅游度假地和風景名勝區扼殺了傳統的文化。鄉村游,正是在人們意識到文化一體化將是人類最大悲劇之后,成為城市人青睞的新的方向。外來人的崇拜、重視與追求使鄉下人在被歧視、嘲笑下所形成的自慚形穢的心態得到徹底的改變,這種心態是傳統文化得以保護的基礎。
3、發展鄉村旅游,突出特色是關鍵。
鄉村游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自己的特色,就在于農村的土鄉土色,在于農村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憨厚樸實的民風等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事業,既不能搞低俗的封建迷信,用神神鬼鬼吸引游客,更不能自毀長城,將自身的古樸換成不倫不類的洋裝。鄉村游應該有自知之明,在充分發揮自身特色的優勢上下工夫,除了嚴格的各種衛生設施和保護人身安全以外,其它的建筑物應盡量減少,甚至只建設臨時簡易建筑物,不影響整體大環境。所以,鄉村游關鍵要注重自身特色,用特色招攬游客,用特色留住游客,用特色服務游客。
4、發展鄉村旅游,政府主導是保障。
關于市場經濟,大多數人的觀點是運行機制最好是大市場、小政府。政府負責提供公共服務,其余一切生產發展等諸多問題都交由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去調節。這個道理從理論上是成立的,但在實踐中真正操作起來,就有因果差異、地區差異等因素造成的阻礙。政府的作用就是進行各種生產要素、市場要素的配置。鄉村旅游雖然是一場源于民間的市場行為,但政府完全可以充當一個公正的引導者角色,調動一切手段,啟動市場配置、整合資源機制,以保證一個新興產業的持續增長,這與政府大包大攬一切不是一個概念。鄉村旅游不論是從產業政策導向,政策的傾斜,還是為產業升級做預熱準備,都可以確定一條明晰的發展策略。
5、科學規劃,準確定位。
建議編制本土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旅游專業人士,進行科學規劃,找準本地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場定位,為鄉村旅游發展指引方向。在科學調查研究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則,制定出區域性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目前結合各地實際,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可供選擇的有:勞動自助型、民俗民居型、觀光游覽型、康體娛樂型等。
6、強化管理,提高服務。
一是通過加強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農戶的業務培訓,提高科學管理、經營水平,提高服務質量;二是以開展鄉村旅游點質量等級評定和星級農家樂評定為抓手,逐步提高鄉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在提高對鄉村旅游發展重要性認識的同時,注重加快道路、停車場、廁所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大對食品衛生、公共衛生等直接關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設施建設力度,抓好各項衛生防范措施,為游客營造潔凈、健康、衛生的旅游環境,讓游客吃得放心,玩得開心。
7、加強宣傳,拓寬市場。
旅游市場需要宣傳,鄉村旅游也是如此,“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早已過時。要把旅游聯合營銷宣傳推廣作為政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抓,通過包裝組合鄉村旅游精品,策劃推薦線路,組織或承辦大型娛樂康體活動,參加各種旅游交易會,廣泛利用電話、報刊、廣播、網絡等媒體,實行“會展有人、網頁有字、報紙有文、電臺有聲、電視有影”的三維立體促銷,提高宣傳促銷效果。
三、結束語
鄉村旅游是近年來日益興起的行業,我們要正確認識鄉村旅游,抓住時機,科學的進行規劃,利用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振興。鄉村旅游對振興農業經濟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要想實現這一效果,還要積極的采取措施,結合實踐在產業鏈和城鄉合作等方面做出完善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振興。
【參考文獻】
[1]王俊友.發展鄉村旅游與振興農業經濟的若干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6):183.
[2]顏連江.發展鄉村旅游與振興農業經濟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01):325.
[3]趙承華.發展鄉村旅游與振興農業經濟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2012(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