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明
【摘 要】文字工作是一個單位指導工作、溝通情況、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單位工作水平高低,文字工作者需要用心、善思、勤練、多寫,不斷總結創新,提升文字工作能力,才能發揮好參謀助手和橋梁紐帶作用。
【關鍵詞】文字工作;材料;探索;思考
一、做好文字工作要做到知識儲備“廣”
(一)要多涉獵。作為油田單位,企業改革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文字秘書要起草有內容、有見解的文字材料,就脫離不了油田的實際,必須要緊跟形勢、與時俱進,拓寬知識面,對生產、經營、安全、技術都要有所了解,對黨建業務更要精通。仔細研讀制度文件和上級領導講話,特別是對涉及本行業本單位工作的要多留意體會,從中汲取營養,豐富知識儲備,掌握政策導向及規范性的說法。
(二)要多積累。文字工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過程,注重積累是重要的基礎。要養成每天讀書看報的好習慣,特別是人民日報、中國石化報、中原石油報、領導講話等,遇到精彩文章、關鍵詞句,及時剪輯、分類存儲,一旦起草材料需要,結合單位實際進行語言轉化,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多留心。處處留心皆有學問,文字工作者需要在看似不經意的交流中,便可捕捉到生產、經營、組織、工會等部門近期開展的重點工作,以及出臺的政策文件等信息點。甚至標語、廣告、新聞里的精彩詞句,一旦發現閃光點,就及時摘錄下來,留心的地方多了,才不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另外,不管是看什么材料,都要從結構安排、內容組合、遣詞造句等方面多問幾個“為什么”,方可提高寫文章的謀篇布局能力。
二、做好文字工作要做到材料定位“準”
(一)要弄清題材是什么。作為二級單位黨委,經常遇到的題材就是領導講話、工作匯報、請示、工作總結、經驗交流等等,文體不同,寫法也不相同,如果混淆了,就會不倫不類。一些初學者弄不清工作總結和工作匯報的區別,感覺都是寫工作,基本上沒啥區別,其實不然。總結面面俱到,三言兩語、簡快明了;工作匯報有專項匯報、綜合匯報,根據來訪領導的不同,內容還要有所側重、不能面面俱到。其他文體也一樣,需要多看、多練、多領會,寫得多了,自然就能悟出道理。
(二)要弄清材料為誰寫。作為文字工作者,經常會為單位、為主要領導、副職領導寫材料。要根據材料用途,及時變換角色、放寬思路,材料為誰寫,就要寫到誰的心里。比如一個大型專業會議,副職領導對下步工作有具體安排了,在為主要領導寫講話時,就要談思路、談重點,不能太瑣碎。給領導個人寫述職報告,就要站在領導個人的角度,不能站在單位的角度,否則寫出來的材料就是單位工作總結,不是個人述職報告。
(三)要弄清材料給誰看。材料寫給誰看,就要清楚對方想聽什么、想了解什么。文字工作者應該準確理解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含義,對上級匯報要簡潔精煉,著重干了哪些工作,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不能出現“要干什么”、“要怎么怎么樣”,更不能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擺出一通道理;對平級單位行公文要充分尊重,注意維護彼此的協作關系,強調一致性、協同性;對下級行文,要亮明觀點、說明要求、明確職責,不能讓基層無所適從;另外,對干部要求要斬釘截鐵,對群眾講話要親切通俗,這些都要注意和區分。
三、做好文字工作要做到把握意圖“透”
(一)善于捕捉。寫材料的同志經常在領導身邊,參加會議、跟隨調研、閱讀文件,聽領導在這些場合的即席講話,這些都是捕捉領導意圖的好時機,只要善于觀察和揣摩,善于將這些觀點集合成線,就能從中學習領導的語言特點、領導藝術和思維習慣,就能發現領導的“關注點”和“興奮點”。這樣,就算領導事先沒有交代寫作意圖,也能做到臨陣不慌、倚馬可待。
(二)提高站位。起草大型綜合性材料,特別是領導講話,要學會轉換角色,由“我是秘書”轉到“我是領導”上來,盡量讓自己站在領導的層次上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絕不能憑一己之見坐井觀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談瑣事不抓要務。要提高站位,就要肯鉆研,加強對單位全局工作的學習、積累與掌握,鉆得越深,材料的立意就高,就越能接近領導的思想高度。
(三)掌握情況。領導對單位情況都是了然于胸的,不喜歡說空話、說套話。在大會上經常可以看到,領導很少通篇念稿子,往往念一會,材料放一邊就開始即興講話。領導的即興講話,都是說問題、擺情況的,也最能抓住人、打動人。因此,要在文稿上和領導產生共鳴,就必須掌握單位情況,寫任何材料都不能脫離單位實際,單位長遠思路是什么,近期重點有哪些,優勢是什么,困難在哪里,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談工作才能談到點子上,寫材料才能寫出味道來。
四、做好文字工作要做到思維層次“清”
(一)要借梯上樓、通盤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思路也是不寬廣的,要學會拿來主義、借梯上樓。接到大型的文字材料起草任務后,第一時間就是翻閱題材相近的資料,從上級文件、油田領導講話以及網絡文章中,尋找靈感、啟迪思路,經過反復的比較、構思,結合單位的實際,形成個人對材料的理解和整體把控。
(二)要布局結構、先打提綱。提綱就是“施工方案”、就是“規劃圖”。很多文字初學者,拿到文章任務就想動筆,想到哪寫到哪,往往寫著寫著就感覺跑偏了、繞遠了,再也寫不下去了。究其原因,還是整體沒有設計好。對于文字老手來說,一篇文章從構思到大作完成,最難的就是通盤思考和框架提綱,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往往占到一半以上。框架打好了、滿意了,具體寫內容就容易多了。比如,單位最大的材料就是黨代會工作報告,一個報告二十多頁,光提綱就四五頁,如果結構沒有布局好,思維、內容肯定是雜亂無章的。
(三)要一氣呵成、反復加工。每個文字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被一小段話甚至是一個詞擋住了去路,鉆了“牛角尖”,耽誤了材料進程不說,還影響了整個思路和心情。這個時候,就要學會跳躍戰術,先往下寫,回過頭來再補充。初稿完成后,再對個別段落、個別內容進行重點攻關,然后仔細推敲用語、用詞是否合適,語句是否規范,精雕細琢,反復斟酌,直至達到自己滿意為止。
五、做好文字工作要做到文字文風“實”
(一)文稿要求短。求短,就是要用盡可能短的篇幅把問題說深、說清、說透。領導每天要處理的事務很多,要看的材料也很多,所以一般性材料,要直接進入主題,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觀點鮮明、重點突出。能夠三言兩語說清楚的事絕不拖泥帶水,能夠用短小篇幅闡明的道理絕不繞彎子。但是也要注意,簡短不代表標準降低,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須具備,不能賣相太差。比如:版面不清爽、排版不標準、字體使用不規范等等,這些必須堅決杜絕。
(二)文稿要求實。求實,就是要追求樸實的文風,實實在在,實事求是,多用事例、數據來說話,增強文稿的說服力和邏輯性。公文不是寫散文、不是寫詩歌,不能過分追求辭藻的華麗、句式的工整。用平實的話把文章寫生動,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因此,我們在起草文稿,特別是為領導起草講話時,就要奔著問題去,志在扭住問題、解決問題,談觀點、擺例證,文稿自然就實了。
(三)文稿要求新。求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這里所說的新意,既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級要求與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的話,也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語言表達新的話。因此,在文稿內容上,要注意提煉單位有哪些新工作思路、新工作舉措和新成果,根據新業績謀篇布局;在文稿形式上,雖然寫文章有一定的模式和規律,但也不要千篇一律,老是拘泥于三段論。有時候形式一變,往往使人耳目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