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易霖宇
【摘 要】共享平臺下,高校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多。根據實證調查,目前高校共享資源在共享平臺下的利用還存在制度監管不完善、學生素質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只有提出完善高校共享資源的對策建議,才能積極發揮高校共享資源的最大效用。
【關鍵詞】共享平臺;高校資源;對策建議;效用
“資源共享”是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與效能為目的的一種共享理念。在共享資源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共享資源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需要相關措施的實施,以達到真正的利及全校師生的資源共享。實現校園資源共享就是在校園內通過各種規定、約束的形式來實現各類具有共用屬性的有限資源的高效利用,從而一方面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為校內師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方便。既讓學校的資源得到了利用,也節省了學生費用支出,還培養了環保意識。針對于共享資源如何實現高效利用、服務轉型,成為了高校共享資源信息化與網絡化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問題落實措施意義重大。
一、共享平臺下高校資源對大學生的影響
通過研究廣東培正學院共享資源的實際現狀、存在問題成因和今后的完善方向,在此基礎上,并結合共享平臺下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提出對高校大學生的管理方法和對策建議。高校的社會共享意識薄弱,在優質資源共享方面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實現優質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對提升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針對培正在資源共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師生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當“共享”接踵而來,學校面臨的諸多問題,如何解決其中的矛盾,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高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要緊隨共享思潮的發展。其實,這個概念在學校早就有過萌芽,發展到今天已經很廣泛。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由“共享”帶來的問題,學校也應對此有所準備。對于學校來說,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好管理工作,發展真正適合學生的項目。讓共享平臺下的高校資源惠及廣大師生。
二、高校共享資源的發展現狀
(1)共享經濟發展迅猛,共享單車成為主流的交通工具,廣州高校的共享單車也猶如春筍般發展起來,但共享單車引發出許多不良現象和嚴峻問題。[1]無鎖“志”行車“小綠”是培正的一道綠色風景線,陪伴著培正學子走過了將近9年,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例如:在規定時段外使用無鎖“志”行車,不在規定活動范圍內使用自行車,并且把車騎出校門;車輛隨意停放,未停放在學院無鎖“志”行車活動專用停放點,將車停放在人行道等不允許停放的區域內;使用者私自把無鎖自行車和私人單車鎖在一起;使用者把“小綠”藏到兼職人員難以找到的地方,造成“小綠”丟失。
(2)校園公益傘在培正最近開始投入使用,目前也出現了一些與無鎖“志”行車相類似的問題,公益傘使用后未歸還造成丟失現象;使用者使用后把傘帶至公益傘投放點以外;公益傘歸還時沒有卷好再掛在傘架上或者是隨意使用出現損壞的問題。
(3)“資源咖”科研大創資源共享是物流管理協會的一項特色活動,協會成立后不久,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資源共享活動,同學們受益的同時,資料在歸還也出現了問題,資料丟失、破損、亂涂亂畫導致的字跡看不清楚等等。
(4)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將實現資源的高度集成,營造人性化的服務環境,促進知識的轉化和傳播。[2]由“書香管院”活動建立的管院圖書角,成立一年多,供學子進行書籍借閱。但是,書籍出現丟失,損壞、沒有按時交還的現象屢次出現,影響了資源的共享有序進行,使高校受益群體不廣,資源未充分得到利用。
三、高校共享資源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個別學生共享意識淡薄
高校大學生缺乏共享意識,在使用共享資源的同時,沒有意識到共享資源能夠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好處。共享資源不僅在學校廣泛存在,在社會也有不少共享資源存在的身影,校內共享資源利用得好,對于走出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更好的愛護社會公共資源具有更好的影響意義。然而,某些高校大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去踐行共享資源地保護,他們可能覺得,共享資源并不是屬于自己一個人的私有財產,自己保護好了,別人也不一定會用心的去愛護,他們是忽略了榜樣存在的影響力,每個人的行為都會不知不覺地被別人效仿,個別學生共享意識淡薄,可能導致連同他們周圍的人都潛移默化地產生共享意識的缺乏,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二)高校個別學生缺乏素質
高校個別學生的整體素質比較缺乏,不僅沒有采取行動去參與共享資源的保護,而且還可能使自己成為共享資源受到威脅的施害者。導致他們出現這些危害共享資源的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據調查,廣東培正學院校內無鎖“志”行車“小綠”的使用率最高,這與“小綠”分布范圍比較廣有關,由于學院師生人數多,在下課高峰期,可能“小綠”的使用量不足,有個別同學可能把私人物品放置在車籃子里,或者是直接將“小綠”鎖上,通過這些不正當的方式來達到強行占有的目的,以至于共享資源“小綠”只能為少數同學服務,使用率少,使共享資源不能充分得到投入使用,沒有達到共享資源投入校園的最初目的。
(三)相關監管制約體系不完善
高校對共享資源的監督制約體系不完善,沒有對損壞共享資源的行為實施相關處罰措施,對于不文明行為,缺少相關文件去明令禁止,有些學生也就光明正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任意妄為,不顧自己的形象是否影響學校的名譽,共享資源作為高校的一張名片,沒有利用好,會對高校產生詆毀聲譽的不良影響,利用好了,可以有助于學校地長遠發展,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注入,成為高校的新鮮血液。高校監管制約體系,作為規范學生行為的一道屏障,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屢教不改,從而把學生帶上正軌,完善的校內監管制約體系,可以側面體現一個學校的良好風氣,因此,需要加強完善和發展監管措施。
(四)高校對共享資源定位不明確
高校對共享資源沒有明確的定位,使個別高校大學生濫用共享資源,從而導致共享資源的浪費,共享資源是建立在資源的充分使用,節約資源為目的的基礎上,如果隨意使用共享資源,沒有給予共享資源明確的定位,將會給學校扣上浪費資源的罪名,高校大學生在使用共享資源之前需要明確其使用范圍,以及如何規范使用。高校對共享資源定位不明確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不重視發展共享資源,以及不關注共享資源的責任主體是否實施好了相關共享資源的使用說明,高校的重視是共享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需要對高校的每一項共享資源都給予明確的定位,保證共享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四、完善高校共享資源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高校大學生資源共享的意識
高校可以通過舉辦與共享資源相關的知識競答、講座來提高大學生的共享資源的意識,還可以依靠校內黨員先鋒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校園內形成對資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同時,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普及共享資源的相關知識,通過課堂分組模擬實踐,讓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資源共享的行列中來,清楚的認識到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資源共享的意識。
(二)提升高校大學生愛護共享資源的素質
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組成了學校這個整體,高校共享資源是屬于每一個學生的資源,雖然共享資源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但是,利用好了可以為學生節約日常開銷,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愛護資源的良好習慣,在符合要求的范圍內使用共享資源,讓共享資源為更多的同學使用,由此,高校大學生應該在提高資源共享意識的前提下,主動行動起來,號召廣大學子保護共享資源,提高共享資源利用率。這樣共享資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惠及共享資源的受用群體。
(三)完善高校共享資源監管制約體系
高校應該專門制定一項關于共享資源使用方面的文件,將責任主體落實到位,重視學校每一項共享資源的使用情況,對共享資源投入充足的資金,使共享資源的好處讓校內的同學人人共享。完善好共享資源的相關政策,將政策一步步落實,形成一套符合學校實際的共享資源監管制約體系。嚴抓嚴懲破壞校內共享資源的學生,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高校重新定位資源共享
資源的準確定位可以促進共享資源的高效利用,把資源定位在一個合理的位置,可以促使高校學生更好的利用資源。讓學生認識到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形成節約資源的良好風氣,學校的資源是學生共用共享的資源,對共享資源的定位應該把握整體觀,使共享資源真正的實現共享,而不是形式主義,從而創造出符合高校發展的重要舉措。資源共享的對象是全校師生,任何一個校內的主體都不會排除在外,實現了全員共享的局面。
五、積極發揮高校共享資源的最大效用
(一)培養學生共享意識作用
針對高校學生在資源利用上存在共享意識淡薄的現象,在高校開放共享資源,加于監督管理,規范資源利用秩序,加強對共享資源合理利用的宣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共享意識,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得到正確的發展。讓共享成為一種常態,鼓勵學生在共享過程中享受資源共享的好處。自覺培養共享意識,讓自己成為一個符合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發揮高校示范引領作用
高校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人才注入成為又一批生力軍,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發展的特色,讓資源共享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個特色,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學習,還可以讓校內學生享受到共享資源的好處,通過共享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實現了高校內閑置人力資源的供需匹配,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創新產物。[3]從而起到示范作用,在眾多高校中獨樹一幟,引領更多高校紛紛參與到共享資源的行列中來,讓資源共享在高校中風靡,讓特色示范院校成為高校師生的驕傲。
(三)師生成長的服務作用
高校共享資源主要是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帶去方便快捷作用,服務師生,讓師生在忙碌的生活中享受共享資源的便利。同時,高校共享資源并沒有涉及租借與利益關系問題,使學生真正的享受到了資源的共享,在使用共享資源時,讓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得到了發展。共享資源為師生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節約了不必要的開銷,還能讓共享在師生之間傳遞,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四)資源利用最大化作用
高校資源利用最大化是對資源的敬畏。提高設備的管理水平,提高設備的使用率,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以滿足高校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水平的需要。[4]高校資源通過共享的形式,使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降低資源成本的同時提高了資源效益,節約了高校在資源經費上的支出,形成共建、共享、共同受益的良好風氣。使學生在高校內受到節約資源的熏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把節約資源的優良傳統長期保持下去,讓祖國不愧于資源大國的稱號,繼續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梁麗怡,等.廣州高校共享單車的潛在問題及管理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9(02):86-87.
[2]馬艷芳.高校數字圖書館能動型知識學習共享空間建設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01):32-34.
[3]布晉,等.廣州地區校園共享服務平臺現狀調查[J].科技創業月刊,2018,31(04):117-119.
[4]任亞楠.探討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與共享[J].智庫時代,2019(03):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