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摘 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英語教學改革的焦點,是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中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按照真實性、探究性、可行性、趣味性原則創設生動有趣具有時代特征的情境,生成情境,以情境打開教學之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為課堂注入活力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語言真正貼近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用英語做事情。
【關鍵詞】核心素養;情境創設;聽力輸入;語言輸出
一、引言
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與情景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素養依賴情境;其次,素養超越情境;再次,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需關注虛擬環境及其對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影響。初中英語的教學活動大多局限于課堂之內,學生無法在真正的社會情景中完成學習活動[1]。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創設情景,讓學和參與、體驗,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聽說課作為初中英語的重要課型以及人教版新目標教材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基本課型,關乎著整個話題的引入以及語言的初步輸入積累,也關系著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良好的教學設計不僅局限于教教材,而是利用視頻、主題圖、音樂、猜測游戲、頭腦風暴、情景創設等多種方式,整合教學資源環環相扣自然過渡,在聽前、聽中、聽后圍繞話題下的目標語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提升聽說課交際的思維含量,豐富語言輸出。聽是語言輸入的過程,在聽的過程中需要思維活動的參與,說是語言輸出的過程,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思維能力[2]。《普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11年版)[3]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和方法,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根據教材話題性質及語篇特征進行教學設計活動,通過情景創設再現實際生活場景,引發學生思想共鳴,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以及在語言輸出環節有話能說。英語教學應該使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中引發思維碰撞,激發靈感,發現新知,產生頓悟,以達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知識,產生新的頓悟,達到真實輸出的目的[4]。
二、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Section A 1a-2c的聽說課為例,探討情景創設下的聽說教學活動設計。本單元以invitation為話題,語言目標為make,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 talk about obligations with “have to, must”。本課時包含兩個聽力輸入活動,1a-1b主要通過主題圖發出邀請以及接受婉拒邀請的對話信息和其他重點短語的圖片直觀呈現,以及圖片匹配人名的聽力活動,要求學生掌握prepare for an exam, have the flu等短語以及如何發出邀請、接受和婉拒的簡單表達。1c為第一次簡單語言輸出。2a-2b是第二次聽力輸入,不僅鞏固了1a-1c的語言輸入而且拓展和豐富了語言的表達,增加了更多的婉拒對方的表達方式,2a部分主要關注五位人物是否能參加聚會,2b部分要求學生用句子寫下不能參會的理由,2c部分是基于聽力內容的口語輸出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鞏固核心句型同時豐富語言輸出。
三、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為借班上課,授課對象為南充市白塔中學初二學生,學生英語基礎較好,表達能力較強。如何調動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的興趣以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也是備課極具挑戰性的方面。初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喜歡新鮮時尚流行的事物,新穎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教學呈現更容易吸引他們的眼球。初二學生已經具備情態動詞can,must,might以及短語have to的相應知識,本課要求他們在具體語境中靈活使用目標詞匯和句型,并且實現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語言蘊含著情感,學生要通過本課正確發出邀請以及接受婉拒邀請,讓對方體會到真誠、愉快或遺憾。
四、教學目標
(一)語言能力
1.能聽懂并運用prepare for an exam/ have the flu/ go to the doctor等短語來完成對話練習。
2.能聽懂并運用句型來發出邀請、接受邀請、拒絕邀請并闡明理由。
3.能用簡單的書面語寫邀請函并且做出書面回復。
(二)學習能力
1.能夠掌握正確的聽力策略,聽前預測、聽中抓關鍵。
(三)文化品格
1.學會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學會有禮貌地發出邀請以及接受或婉拒邀請,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表達自己的意愿,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較高的文化修養。
2.讓學生樹立明辨是非的意識,對于不良邀請合理表達想法抵制不良誘惑,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思維品質
1.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設置具有思維含量的情境對話任務。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環節
1.呈現圖片,創設情境,引出話題。
2.情境中呈現對邀請函的兩種回復,感知并引入主要目標語言。
(二)呈現環節
1.第一次聽力輸入——聽前。
2.第一次聽力輸入——聽中。
3.第一次口語輸出——聽后。
4.第二次聽力輸入——聽前。
5.第二次聽力輸入——聽中。
(三)輸出環節
1.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總結目標句型。
2.創設生活中正反兩種邀請的情境,引導學生有效輸出知識遷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3.作業布置。
六、反思和思考
情境教學法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設置以情境為主線的教學設計在聽說課中可以豐富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情境教學的核心是“情境”,融言、情、行三者為一體,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拉近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達到“做中學”,“知行合一”[5]。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聽說課的每個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過解析教材單元話題、功能、結構、目標語,將情境教學應用其中,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真實的各種語境,以主線形式貫穿始終或者適時創設情境為語言輸出服務,踐行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調動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熱情。
七、結束語
教學中那些保留現實生活本來具有的豐富性的情境設計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品格。由于素養是在人與情境的互動中生成的,故情境設計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6]。聽說課作為情境教學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材話題性質及語篇特征,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情景創設再現實際生活場景,或在已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已有情境進行補充、改造、包裝。創設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以語境帶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
【參考文獻】
[1] 張華,等. 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2] 趙旭輝. 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2):51-5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 普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 潘永紅.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語言和思維協同發展實踐研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5(12):38-42.
[5] 殷文杰. 初中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的實施與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 毛方艷,等. 淺談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培養學科核心素養[J]. 新課程(中學),2017(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