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樣?
摘要:現代化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許多新媒體形式的出現,在新時代下,多種媒體形式的融合是文學創作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必須盡快找準自身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定位,及時完成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如此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開展當代文學批評在新媒體時代的應對策略的分析,進行文學批評寫作的新訴求研究,將就新媒體時代下文學批評寫作人員的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文學批評;應對策略;寫作
在當前科技發展速度勢頭十分迅猛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學行業領域也逐漸受到各種新興媒體,以及現代化智能移動設備的影響,媒介傳播形式已經在不斷的發展中變得更加多樣起來。所以新媒體時代要求文學批評寫作工作者,能夠對自身的工作理念與方式進行革新,使寫作模式能夠與時代的發展相協調,從而為文學創作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一、當下文學批評寫作工作開展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進行新媒體時代文學批評寫作工作開展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的全面研究,發現批評寫作人員儲備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現如今,思想認識不到位是阻礙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的一大阻礙。很多文學寫作企業領導依舊處于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之下,對互聯網技術引入缺乏積極性,認識不到二者融合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各方面資源投入都較少,根本不足以支撐具體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現如今適應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的專業型文學批評寫作人員依舊存在巨大的缺口,這使得技術融合的腳步不得不放緩。很多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往往只精通一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同時掌握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十分稀少。此外,互聯網廣播電視人員的配置存在職責不明等相關情況的存在也為技術融合帶來了阻礙。
二、當代文學批評在新媒體時代的應對策略實施方向
進行新媒體時代下文學批評寫作的方向的全面研究,主要可以將研究內容總結為進行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全能化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從文學實踐出發實現革新兩點,具體的研究內容可以總結歸納如下:
(一)進行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全能化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
在傳統文學創作行業中,批評寫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進行創作,而新媒體則要求寫作人員變革自身的寫作模式,可以在新的理念要求下全能化寫作內容,并擺正文學批評工作責任,從而在實現其價值功能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從文學實踐出發實現革新
文學批評可以幫助創作者對文學的規律、性質以及特征進行深入的認知,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文學創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文學批評對文學作品進行細致的評論與鑒賞后,也能夠幫助讀者在參與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的思想觀念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進行理解,直接推動文學社會作用的平穩發展。所以文學批評從本質上來說,是對文學實踐的直接反映。因此符合新媒體時代要求的文學批評工作,可以對不同時代與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進行賞析與評論,給現代文學作家的創作傾向與思維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并使其在對不同文學作品進行賞析與評價的同時,引導其進行文學實踐時能夠對當前的文學風尚與文學價值進行有效提升,從而在滿足讀者審美藝術需求與閱讀需求的同時,推動時代審美思想觀念的建立與完善。另外,文學批評作為文學爭論中最為直接的討論模式,兩者都是從真實生活得到的理解,在筆者看來,相互促進而又不能從一而論,情感與實踐有時統一的有時又要分而處之,文學批評作用影響文學創作,文學創作既以藝術真實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評價裁判生活。
三、當代文學批評在新媒體時代的應對策略
結合新媒體時代下文學批評寫作的方向,進行新媒體時代下推動文學批評寫作的有效策略的全面研究,主要可以將探究內容總結為拓展思想、學習技術,豐富知識儲備、精確把握方向兩點,具體可以將研究內容總結歸納如下:
(一)創新寫作觀念
文學創作行業領域能夠在時代的浪潮中穩步發展,需要文學批評寫作人員在新媒體背景下,打破傳統寫作觀念對自身發展的桎梏,自主的對新思想、新觀念、新模式以及新氣象進行學習,意識到對自身觀念進行變革對的重要性,能夠自主的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文學批評寫作工作中,并創新式的利用不同多媒體形式對文學批評內容與形式進行創新與發展,在保證文學創作行業領域未來穩定長久發展的同時,切實提升文學批評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從而在促進信息傳播速度最大化的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寫作質量。
(二)提高批評寫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需要大量高素質復合型專業文學批評寫作人員的支持,但現如今很多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都無法達到要求。對此,廣大從業人員必須盡快調整思想,更好的適應信息時代對傳統寫作行業造成的沖擊,積極自主的學習相關技術,掌握技術融合的有效方法和形式。同時,文學寫作部門的領導必須加強對技術融合重要性的認知,將更多的資源傾斜到這一方面,組織專家人員對網絡媒體存在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精準把握技術融合的正確方向。加強技術融合的宣傳力度,強化廣大職員的意識。此外,積極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升其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為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實現主體意識有效創建
文學批評中的主體意識,主要是指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主題以及文化價值,為了體現文學批評工作的本質,需要文學批評寫作人員意識到情感共鳴是推動創造性批評最直接的要素,因此在進行批評寫作時,需要寫作人員對自身主體意識進行有效的構建,通過自身文化積累中所形成的審美情趣、文化意識、情感需求、文學觀念以及哲學意識入手,對作品的創作現象以及主體趨勢進行準確的分析評論,分析其能否在符合批評主體意識的同時,形成符合大眾需求的批評意見。
主體意識是指導文學批評寫作人員評論深度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合理區分文學批評與鑒賞的主要方式。雖然批評與鑒賞擁有相同的精神層面,都能夠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并給其帶來更好的審美享受。文學批評寫作人員需要以審美為載體開展寫作活動,但需要合理把控自身的審美需求,通過主體意識的建立與完善,對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價值與存在的問題,以理性客觀的角度進行闡述,在文學批評內容具有滿足讀者審美需求的同時,保證批評結論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這就要求文學批評人員為確保批評寫作內容的客觀性,排除干擾自身思維意識的擾亂因素,保證主體意識有效創建,從而有效推進當代文學批評在新媒體時代未來的蓬勃發展。
綜上所述,進行新媒體時代下文學批評寫作的新訴求的全面研究,我們在明確當下新媒體時代文學批評寫作工作開展進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的基礎上,開展新媒體時代下文學批評寫作的方向和新媒體時代下推動文學批評寫作的有效策略的進一步探索。文學批評寫作人員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是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詳細探討了文學批評寫作人員自身寫作模式的革新的方向和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文學創作行業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冬梅.文學欣賞中文學批評的語用功效[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69-170.
[2]毛潔.從接受美學視角看文學作品中文學批評的翻譯[D].西北大學,2010.
[3]康響英,劉寶巖.文學批評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6(7):67-68.
[4]譚曉渝.《王子復仇記》中文學批評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4(1X):81-82.
[5]傅琴芳.文學批評理論介入英美文學教學的困難及應對策略[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1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