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治學
【摘要】新課程改革情況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中的最新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設置情境,培育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對問題有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創新思維,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探討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決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創新是社會和民族發展不斷向前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中,老師不僅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對學生著重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多方面成長為社會所需有思想的人才。
一、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質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只要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常都會將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到另一個層次,同時讓學生對問題產生疑惑和對問題產生討論,從而發散思維。在當前語文教學中,為調動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老師要改變以往不茍言笑的態度,放低老師那種威嚴的狀態,以創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譬如在教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挑山工》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挑山工為什么要這樣登 山?為什么挑山工的路程比別人多一倍,卻花費的時間比別人少呢?”在提出問題之后,老師可以指引學生互相分小組探討和分析問題。另外,在學生回答相應問題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反問質疑。比如有的學生就質疑文中作者所說的“我需要它”主要指作者需要它什么。經過學生質問,老師可以進一步引領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思維以外的知識,培育學生語文思維,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二、積極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空間
想象力是學生創新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科特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真正的突破和發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色彩。在新版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與學生的生活有所差距。譬如古詩文中描述的情境和學生實際生活相差較大,這樣會給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造成困難,導致學生思維難以發揮。對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想象力,培育學生創新思維。
譬如教學小學語文課文《大海》時,老師可以先憑借互聯網搜集有關大海的資料,如視頻、圖集、聲音、文字等,再將資料組合成教學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為學生構建出有關大海的情境,引領學生互相交流和討論,并且結合課文中文字段落想象大海是怎么樣的。假設面對大海,你想說什么話呢?抒發怎么樣的情感?大海可以為人們提供哪些生活和生產所需?經過構建情境的方式,可以充分讓學生的激情得到釋放,并且讓學生對探索大海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積極開展豐富語文知識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培育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老師除了開展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外教學這種重要教學方式。在課外語文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延伸知識,老師可以開設多樣化豐富的語文活動。經過趣味性的活動,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的興趣,充分激勵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更加享受快樂,同時豐富自己的認知與感悟。
譬如教學小學語文課本中《狼與小羊》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引領學生進行編排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制作出與課程相關的表演情境和課程中所需要用到的道具和劇本。經過設計環節,能夠對加深文章解讀很有幫助。同樣課外活動更加適合小學生愛玩的特征,可以積極調動符合小學生愛玩的特點,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發展創新思維,提升語文教學成果。
四、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當前小學生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性格上霸道、高傲,嚴重缺乏集體意識,體會不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使得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發展得不到有效提高。老師根據學生的這一特征,應該對癥下藥,創立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另外,學生合作過程中,思想上互相溝通與沖擊,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學生的素質提高得到更佳的保障。譬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安排5名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把各自人物表現出來,這樣能夠讓人物更加鮮活、形象,最重要的是學生會提高興趣,可以按照小組為單位,5名學生為一組進行排練,各自細細揣摩人物細節包括內心活動等。
譬如張飛性格暴躁,是一介武夫,因此語氣比較粗獷,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彩排時各組組員點評把其中不足之處加以指正,這樣能夠把劇情表演得更加栩栩如生。最后,學生表演之后可以與其他組員或者老師進行評價,多樣化的評價能夠讓學生獲得自豪感和自信,對語文知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有幫助。除此以外,讓學生也切身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綜合性發展奠定基礎。
五、課外閱讀擴展,選擇要有“度”
課外閱讀拓展是一種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方式,老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自主能力,并且在興趣愛好、思維方式、思考角度等基礎上進行合理推薦,讓學生閱讀選擇時展示出“度”,能夠激發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學習《猴王出世》后,老師提出讓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 ? 動,讓學生嘗試閱讀《西游記》。然而《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對于學生來說閱讀名著學習難度較大,同時《西游記》章數多,如果學生仔細閱讀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所以對于這類問題,老師可以合理安排課外閱讀量的“度”,可以讓學生嘗試閱讀兒童版的《西游記》,書中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樣對于閱讀能力偏弱的學生,老師可以推薦其閱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經典章節,讓學生快速了解《西游記》的典故,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此外,對于學習能力更好的同學,老師可以安排嘗試閱讀《西游記》原作中部分內容,并且嘗試分析著作中人物性格是怎樣的。課外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借助賞析與《西游記》相關評論文章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譬如可以嘗試了解南懷瑾、胡適等著名學者對《西游記》的評估,并且發揮自己的思維,思考其評論是否符合。由于學生缺乏閱讀經驗,通常不知道選擇怎么樣的課外讀物,所以針對此問題,老師可以給予學生建議,指引他們閱讀更加適合自己拓展思維方式的讀物,讓學生閱讀更加張弛有“度”。
六、結語
此文章陳述,根據學生性格特征,進行了解學生內心世界,從而在學習上提高積極性和興趣是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創新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降低距離感,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培養和發展小學生創新思維的責任,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新智慧,2018(25).
[2] 常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