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梅

【摘要】目的:探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優質護理方法。方法:主要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間收治的46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將46例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為23例,對照組患者為23例,對照患者實施不穩定型心絞痛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方法。將兩組患者在從治療過程中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并在患者出院時對醫院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 觀察組整體效果更加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所有23例患者,整體滿意度達到了95.65%;對照組所有23例患者整體滿意度達到了78.26%;與對照組相比較, 觀察組整體效果更加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不穩定心絞痛;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052-01
在眾多心臟疾病中不穩定心絞痛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類型,不穩定心絞痛要比穩定型心絞痛病癥更加嚴重,患者一旦發病即病情很可能會迅速發展,不穩定心絞痛在臨床上病死率非常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在臨床上治療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緩解患者病情,必須要配合更加優質的護理方案。在本次研究過程中主要選取了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優質護理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主要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間收治的46例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所有的46例患者存在陳舊性心肌梗死病史或者心肌缺血癥狀,在心電圖檢測過程中出現了非常典型的ST段改變[1]。將46例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為23例,其中男性患者為13例,女性患者為10例;患者年齡處于19~ 78歲之間,平均年齡(44.8±6.9)歲。對照組患者為23例,其中男性患者為9例,女性患者為14例;患者年齡處于26~70歲之間,平均年齡(40.8±8.0)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相互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
1.2 方法
針對兩組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在嚴格遵照醫囑的情況下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不穩定型心絞痛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方法。
1.2.1 健康宣教
充分了解所有患者絕對水平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了不穩定型心絞痛相關疾病知識宣講教育,并通過宣傳手冊、院內宣傳、互換交流等多種方式讓患者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知識進行全面了解。
1.2.2 心理干預
患者情緒上的變化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有很大影響,護理工作人員在實際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對患者實施專業心理引導,讓患者時刻保持良好心理狀態,與此同時也要讓患者家屬對疾病的危險性有基本了解,并告知家長對患者進行全程監護。
1.2.3 飲食干預
當患者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有初步了解后,要進一步引導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并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方案。
1.2.4 運動干預
護理人員要充分結合患者實際年齡以及體質結構,來設置符合年齡特征的運動計劃。
1.2.5 統計方法
本次研究中針對數據分析主要使用了SPSS21.0統計學軟件。主要使用(x±s)標準差的方式計量資料,并利用t來對其進行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指標對比情況
各項指標的對比中觀察組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實際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所有23例患者,護理滿意度達到非常滿意的為12,比較滿意為9例,一般滿意為1例,不滿意的為1例,整體滿意度達到了95.65%;所有23例患者中,護理滿意度達到非常滿意的為4,比較滿意為9例,一般滿意為5例,不滿意的為5例,整體滿意度達到了78.2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老齡化加劇,從而使得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發病率也在逐漸提升,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數量也逐步增加。
在相關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針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方式后,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焦慮以及身體上胸痛癥狀,由此也充分說明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個性化的優質護理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通過優質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病次數,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偉華.系統性護理干預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3):166-168.
[2] 王永芬,徐丹鳳.優質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脂、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02):1-4.